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2025年1月2日,由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主辦的“清華大學2024年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正式啟動。經過專家推薦并評議,共有19條新聞入選候選新聞(按照新聞發生時間排序),歡迎您積極參與投票!
本次評選投票活動將持續到2025年1月4日,最終將綜合網友投票和專家投票,評選出“清華大學2024年十大新聞”。
投票地址如下(每人最多選擇10條):
https://news-quest.tsinghua.edu.cn/
候選新聞(按照新聞發生時間排序):
1、全球頂尖學者高華健、陳德亮全職加盟清華

2024年1月13日、11月26日,清華大學分別舉行高華健先生講席教授聘任儀式、陳德亮先生講席教授聘任儀式,高華健、陳德亮兩位全球頂尖學者全職加盟清華。近年來,清華大學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把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延攬和培養更多世界頂尖學者,為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高華健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是迄今為止國際力學領域唯一同時獲得國際固體力學最高榮譽希爾獎(Hill Prize)、國際應用力學最高獎鐵木辛柯獎(Timoshenko Medal)、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獎章(ASME Medal)三大榮譽的科學家。陳德亮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是國際科學理事會成立以來唯一一位華人執行主任,是國際著名的氣候降尺度模式專家和先驅者、地球系統科學的倡導和踐行者,也是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科學家。
2、榮獲“國家工程師獎”等表彰

2024年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清華大學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表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尤政院士領導的智能微系統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表彰。11位校友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表彰。
2024年全年,清華教師在眾多領域獲得一系列重要榮譽獎項表彰。化學系李亞棟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交叉信息院段路明獲國際量子獎,網絡研究院李星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喬納森·波斯塔爾獎。數學科學中心尼古拉·萊舍提金獲中國政府友誼獎。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土水學院張建民、生命學院顏寧、建筑學院梁思思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建筑學院郭璐獲第七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
3、高質量開展全校黨員集中培訓

作為高質量落實黨員基本培訓的重要方式,清華大學建立每年開展四次全校黨員集中培訓的常態化機制。2024年2月29日,學校舉行全校教職工大會暨全校黨員集中培訓,校黨委書記邱勇主持大會并作專題報告,校長李路明作學校工作報告。全年,學校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開展四次黨員集中培訓,將學習貫徹中央精神與準確把握學校實際相結合,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見行見效,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23年12月首次集中培訓以來,學校已開展5次6場全校黨員集中培訓,覆蓋全校14.6萬余人次,平均綜合覆蓋率超過97%。
4、開展校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

2024年4月8日,清華大學召開校機關教職工大會暨校機關作風建設年啟動會。自4月起,學校在校機關范圍組織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促進各部門單位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落實首問責任、提升工作效能、激勵擔當作為、防范廉政風險,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傳承弘揚清華優良傳統,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機關工作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后勤系統、各支撐服務單位也參照校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制定自身的工作方案,全面加強作風建設。
5、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2024年4月11日,清華大學黨委召開2024年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進行黨紀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啟動學校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教育月活動。學校將黨紀學習教育與重點工作深度融合、統籌謀劃,通過“學校-院系-支部”三級聯動,實現學習培訓全覆蓋、紀律黨課全覆蓋、警示教育全覆蓋、對照檢視全覆蓋,使黨紀學習教育成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凝聚師生團結合力、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助推。9月11日,學校召開第十五屆黨委第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總結學校黨紀學習教育的做法和成效,部署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工作。
6、成立一批重要教學科研機構

2024年,清華大學先后成立了心理與認知科學系、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學院、篤實書院、至善書院、統計與數據科學系等一批重要教學科研機構,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按照認知與智能、社會與健康兩大研究方向建設心理學學科。人工智能學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個重點方向。統計與數據科學系通過加強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主動服務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圍繞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的新興發展領域開展深入研究。篤實書院以大國重器和重大工程為深度實踐場景,培養學生成長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者。至善書院構建“社會科學+AI”培養體系,培養學生成長為數智社會的引領者。
7、習近平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并提出殷切希望。
2024年6月11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來到清華大學,向姚期智先生轉交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并當面聽取了姚先生的意見建議。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員工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熱潮。學校先后召開校黨委常委會會議、推進人工智能學院建設發展專題研討會、全校教師干部大會、師生校友座談會、姚期智先生回國任教清華二十周年座談會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交流分享姚期智先生的教育理念與學術思想,激勵大家以姚期智先生為榜樣,更好地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貢獻更多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
8、薛其坤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牽頭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三大獎”數量居全國高校首位

2024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頒獎。清華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完成單位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三大獎”9項,包括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獲獎數量居全國高校首位。
11月19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清華大學牽頭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17項,獲獎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9、推出新版“思政實踐”課,持續推進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2024年7月,繼2022年率先推出“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后,清華大學再次推出新版本科生必修思政課“思政實踐”課程。4016名本科生在來自49個院系和職能部門的231位教師指導下組成245支隊伍,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學習實踐中親身感受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
學校先后舉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座談會、思政課建設師生座談會、思政課教師學術沙龍等,圍繞推進新形勢新任務下思政課建設交流研討、凝聚共識。清華大學黨委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全校“一盤棋”,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匯聚“大師資”,不斷展現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新氣象新作為。
10、舉辦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韓正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2024年7月6日,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的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拉開帷幕。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本屆論壇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護正義、促團結、謀合作”為主題,外國前政要、各國駐華使節、專家學者等400余人出席。
11、3位學子參賽巴黎奧運會,男籃獲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全國總冠軍,實現首都高校學生田徑運動會“十五連冠”

2024年7月27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經管學院2023級本科生張瓊月、社科學院2024級碩士生許諾、社科學院2024級博士生夏雨雨參加比賽,代表清華學子在奧運賽場上奮勇爭先、為國爭光。
6月30日,在第26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L)一級聯賽男籃總決賽中,清華大學男籃以全勝戰績獲得全國總冠軍,實現“五冠”。在首都高等學校第62屆學生田徑運動會中,清華大學田徑隊共獲得25金、20銀、9銅,包攬男團、女團和男女團體總分冠軍,實現“十五連冠”。
12、學生AI成長助手“清小搭”上線,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

2024年8月14日,本科生新生開學第一天,由清華大學研發的學生AI成長助手“清小搭”正式上線。“清小搭”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根據每位同學的認知模式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陪伴與支持,助力學生全頻譜、個性化成長。
自2023年秋季學期起,清華大學已有110余門課程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實踐,并進一步推動AI驅動的模塊化課組建設,淡化知識邊界,鼓勵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創新性學習和交叉學科研究。
13、紀念鄧稼先誕辰100周年,舉行《馬蘭花開》第100場公演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也是清華校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鄧稼先誕辰100周年。10月15日,學校舉行紀念鄧稼先誕辰100周年座談會。9月18日,以鄧稼先為主人公的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第100場公演。學校開展“我愿以身許國 投身復興偉業”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以主題團日、文藝演出、展覽展示、宣講宣傳等形式,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學校光榮革命傳統,激勵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14、舉行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2024年會議,丁薛祥會見顧問委員會委員代表

2024年10月25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4年會議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行。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北京會見顧問委員會委員代表。
15、召開清華醫學發展大會,清華醫學發展進入新階段

2024年11月15日,清華大學召開醫學發展大會。會上為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管理學院、臨床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4個清華醫學新成立學院揭牌。清華大學和海淀區簽署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 清華大學關于共建清華醫學園區的戰略合作協議》。
清華醫學以建設世界一流的醫學學科為目標,秉持創新、引領、國際、融合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工程技術為驅動、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賦能為特色的學術型醫療體系,全面提升在醫學教育、醫學研究和醫療服務領域的創新力、影響力和領導力。
16、開展系列重要出訪,推動高水平對外交流合作

2024年11月17日至21日,校黨委書記邱勇率團訪問巴西,簽署了多項合作文件,其中與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簽署的“中拉青年應對全球挑戰項目”合作備忘錄被納入習近平主席對巴西國事訪問成果。
2024年,清華大學先后開展一系列重要出訪,推動高水平對外交流合作。1月,校黨委書記邱勇率團訪問新加坡、越南和泰國,校長李路明率團訪問瑞士、意大利,推動清華大學與當地各界在教育、科技、人文等領域的深入合作。7月底至8月初,邱勇率團訪問日本、印度尼西亞,會見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分別與兩國各界代表人士交流并簽署合作文件。11月,邱勇率團訪問英國、意大利,李路明率團訪問新西蘭、澳大利亞、柬埔寨,深化拓展雙方合作并簽署多項合作文件。12月,李路明率團訪問英國,出席2024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推動深化清華大學與英國的合作交流。
17、校黨委書記邱勇率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赴臺灣交流參訪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勇院士擔任團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7所高校的40名師生組成的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走進臺灣近距離感受寶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臺期間,大陸師生前往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及臺北中山女子高中交流,并參訪了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臺灣多處歷史文化古跡,有力促進了兩岸青年交流和文化交流。此次大陸師生訪臺受到兩岸同胞高度關注,眾多媒體持續報道,“讓兩岸交流形成善意循環”的呼聲產生強烈共鳴。
18、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入選中國工程院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世界首款基于原語的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入選2024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評選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發布,清華大學牽頭技術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入選。
12月24日,2024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揭曉。精密儀器系類腦計算研究團隊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語的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入選。“天眸芯”(基于原語表示的類腦互補視覺感知芯片)還獲得了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
12月17日,英國《自然》(Nature)雜志發布2025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在腦機接口領域列舉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團隊設計研發的無線微創腦機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
12月20日,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肆)》及校釋、英譯系列成果發布。
此外,全年還在高分辨介觀尺度活體三維熒光顯微鏡RUSH3D、基于數百離子的具有單點分辨能力的大規模二維量子模擬器、大規模智能光計算芯片、拉格朗日填充分類、教育回報率顯著高于資本回報率的實證分析、智慧天網一號01星、下一代互聯網源地址驗證體系結構SAVA關鍵技術與規模化應用、光學導航納衛星與全球性光學導航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19、制定《清華大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

2024年12月31日,清華大學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清華大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深改方案》),這意味著學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根據《深改方案》,學校將著力完成“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健全管理服務和運行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三大方面改革任務,到2029年完成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務,有力推動學校到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2050年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供引領性的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科技大會、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清華大學深入學習貫徹各項會議精神,對標對表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研究制定學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務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清華智慧和力量。
文:郭玲 李華山
編輯:吳一凡
圖片設計:賀茂藤
審核:劉蔚如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