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思南
清華大學2024屆畢業生就業數據近日新鮮出爐。告別校園、奔赴遠方,本屆畢業生去了哪里?歷屆清華人如今又都在哪兒?結合清華校友總會“清華人”小程序認證校友的最新信息,本文帶您一睹為快。
91.7%的清華畢業生在國內 大多數出國(境)深造畢業生已回國
本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總體為9.6%。其中,本科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8.4%,碩士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7.3%。近十年,清華畢業生平均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0.5%。
往屆曾選擇畢業后前往海外深造、交流的清華畢業生,大多數也都已經在完成學業規劃與行業探索后回到了祖國。
“清華人”小程序顯示,在所有填寫了所在地的認證校友中,當前所在地是中國的約占91.7%。這也意味著,至少有91.7%的清華人,此刻正在華夏大地奮力書寫強國篇章。
在這之中,不乏“歸國清華人”的身影。以2002-2011級清華畢業生為例,填寫了所在地的認證校友92.4%在中國。他們的年齡范圍約在30歲至45歲之間,正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同時,經對校友認證所在地的統計,這十年的認證校友中,畢業時選擇出國(境)深造的已經有六成以上回到國內,回國人數還在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加。
清風聚英才,水木有歸鴻。海外留學后回國任教的馬冬晗、馬冬昕姐妹,攜豐富前沿經驗歸國創業的張東輝、張劍輝兄弟……他們帶著中國青年的自信走向世界,懷著赤誠熾熱的眷戀回到故土,初心從未更改。

清華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
國內重要領域重點單位就業率連續十多年超過80%
根據“清華人”小程序,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是歷屆清華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三大行業。潛心技術研發、教書育人、科學攻關,清華人始終積極以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協同,支撐引領社會創新發展。
本屆清華畢業生的國內重要領域重點單位就業率超過85%。這一數據已連續十多年超過80%。
2024年,學校以國防科工為重點持續優化就業行業結構,同時持續加大博士生學術人才輸送力度。本屆畢業生赴制造業、能源業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1%,連續五年持續增長;博士畢業生學術就業占比47.8%,連續五年超過45%。
華為、中芯國際、國家電網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比亞迪、騰訊、阿里巴巴等,成為本屆清華畢業生簽約人數名列前茅的幾家單位。投身信息通訊、國防科工、能源制造等重要領域,他們就這樣從清華園出發,去到守護萬家燈火的關鍵領域發光發熱。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崛起,也為畢業生提供著建功立業的新機遇。AI工程師、大模型算法工程師、智能制造工程師……越來越多的清華人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新智慧、匯聚新勢能。

2024屆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現場
京外就業率連續十年超過50% 赴西部和東北地區就業人數持續增長
積極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直是清華大學的優良傳統。
本屆清華畢業生京外就業率為56.2%,這一數據連續十年超過50%。“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干大事業”,一屆屆清華畢業生奔赴邊疆、扎根基層、攜筆從戎、創新創業……他們將服務祖國、服務人民作為一生的目標。
2024年,學校以西部東北為重點,持續優化就業地域分布。一省一策制定工作方案,交流互訪推動政策優化;加大就業資源供給,在大招會設置西部東北地區專場;組織地域行就業實踐支隊,實現西部東北省份全覆蓋。
本屆清華畢業生赴西部和東北地區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6.5%,相較2020年翻了一番。回到家鄉新疆當醫生的玉蘇甫卡迪爾·麥麥提尼加提,前往蘭州大學教書育人的楊冬,進入遼寧基層公共部門服務的陳星安……清華人的青春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煥發光彩。

西藏、青海、新疆聯合引才招聘會現場
清華人的家國情永遠熾熱
用數據說話,以事實回答。清華畢業生都在哪兒?他們在發展最前沿,在生產第一線,擔重責、挑大梁。
“神舟”“北斗”“嫦娥”“蛟龍”、超級計算機、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中國天眼、三峽工程、奧運場館……為一個個國家重大工程擔任總工程師、總指揮的“大國重器中的清華人”燦若繁星。

戈壁草灘、雪原山巔、海上島礁、地頭田間……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以滿腔熱忱服務國計民生的“報國清華人”數不勝數。

相信,2024屆清華畢業生將和一代代清華人一樣,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矢志報國、綻放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