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子越 攝影 趙青松
2月27日下午,走進學校法律咨詢與援助志愿服務現場,電話接訪、案件分流、疑難會診……在場師生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踐行高校法治服務育人的使命擔當,2025年春季學期伊始,清華大學法學院聯合法務辦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法律咨詢與援助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為目標,通過整合以法學院師生為主體的專業力量與校內外資源,為全校師生提供常態化的法律咨詢與援助服務,助力構建法治校園新生態。

活動前培訓
法學院積極組建師生志愿團隊,致力于為全校師生提供專業化、常態化的法律服務。法學院研團副書記李佩介紹,“在項目啟動階段,近百位研究生及本科生同學踴躍報名,經過組織篩選,最終組建起由專業教師指導、博士后研究人員統籌、本碩博同學協同配合的志愿服務體系。”志愿團隊在教學周每周二下午進行電話接訪,解答一般性問題,并對需要現場咨詢的復雜性問題給予預約登記;在教學周每周四下午開展現場接訪,解答預約轉交或現場到訪的復雜問題,會診疑難問題。通過線上與線下聯動的模式,構建起“簡易事項即時辦、復雜問題專家研、重大風險聯動防”的立體化服務網絡。
活動前,法務辦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協調各職能部門提供資源保障,系統制定接訪工作流程、預約告知單、風險告知及免責聲明函件、常見問題回答口徑、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確保志愿服務規范有序開展。法務辦高級專員盧校校表示,“為了順利推進法律咨詢工作,我們走訪了上級主管部門,調研了兄弟高校和法律服務機構,形成了數萬字的調研報告。”

陳杭平(右二)了解法律咨詢與援助志愿服務開展情況
活動現場,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杭平詳細了解法律咨詢與援助志愿服務開展情況,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堅守志愿服務的政治性,服務學校工作大局,助力進一步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二是要增強法律咨詢的專業性,疑難問題依托咨詢委員會客觀分析、精準研判,確保回復意見嚴謹規范;三是要秉持人文關懷理念,以同理心傾聽來訪師生訴求,讓法治服務成為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培育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律人才。

咨詢現場
每一次的接訪,都是法學教育與法治實踐的生動結合。法學院博士后趙健旭表示,“我很榮幸有機會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幫助他人生活作出改變提供一種可能。”法學院2022級本科生陳安琪認為,“參加志愿活動遇到的實務問題,能夠幫助我把課堂上學到的法律條文與現實的案例結合在一起。”法學院博士后陳瓊雯表示,“這次法律咨詢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我們清華人行勝于言的校風,希望未來能夠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無論是個人權益的糾紛,還是政策制度的咨詢,志愿者們都耐心傾聽、細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生澀的法律知識轉化為深入淺出的解讀,以熱情的服務態度和扎實的專業能力贏得了來訪師生的廣泛認可。來訪師生紛紛反饋,學校提供的服務解決了他們的實際需求,咨詢的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清華大學法律咨詢與援助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既是貫徹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要求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探索。截至目前,活動已累計受理法律咨詢來電20余次,開展現場咨詢6場,惠及師生30余人次。未來,法學院與法務辦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持續推動法學教育與公共服務深度融合,為培育高素質法律人才、構建法治校園注入新動能。
(清華新聞網2月28日電)
編輯:徐子越 李華山
審核:呂婷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