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記者 黃思南 攝影 李派)10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2025年“思政實踐”課程交流座談會在工字廳東廳舉行。校黨委書記邱勇、常務副書記向波濤出席會議,師生代表、課程專家組代表及課程建設工作組成員等參會。

座談會現場
邱勇認真傾聽師生代表的分享并不時與大家進行交流。他說,清華大學堅持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做法。“思政實踐”課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具備明確的育人目的、充實的課程內容、規范的組織流程、完善的評價體系,卓有成效。要進一步深化經驗總結,將有效做法轉化為長效機制;增強師生協同,有效匯聚校內和社會各方的育人合力;擴大育人效能,優化教學環節設計,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能力提升;強化基礎支撐,加快課程信息化系統建設,充分發揮專家組在理論指導與研究中的作用,以更加扎實的行動推動課程持續優化,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會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何建宇、助理教授車宗凱介紹了2025年“思政實踐”課程改革成效。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主線,在來自58個院系及部處的235位教師帶隊指導下,全校3654名本科生組成237個支隊深入基層一線,真正做到“大江南北,皆為課堂”。
學生代表紛紛匯報實踐收獲。法學院柯知言分享了“烽火記憶”支隊赴河北邯鄲采訪抗戰老兵、整理口述史的實踐感悟;篤實書院黃英格介紹了“篤智黔行”支隊在貴州調研大數據行業發展的探索;自動化系龔燦講述了“清茶燭光”支隊深入湖南安化調研黑茶產業、開展支教的成果;生命學院王孜蕙匯報了“白衣鄉路”支隊赴西藏與當地基層醫療工作者同行交流的經歷與思考。
數學系黨委書記董淵,化工系教授、探微書院化41班班主任趙勁松,核研院教授董哲作為課程帶隊教師代表發言,分享了將青年教師國情研修、專業教育等融入“思政實踐”課程的思路做法。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智庫中心副主任楊秀作為課程組織單位代表發言,表示將進一步結合單位自身特色,整合資源、深化協作,為“思政實踐”課程提質增效提供支撐。
清華大學于2024年在全國率先嚴格按照必修課標準開設“思政實踐”課程,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主線,設置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黨的建設四個板塊,由多位校領導牽頭負責。課程構建“理論講座-實踐調研-小班輔導-報告總結”環節,將“必修2學分”不打折扣落實落細,以“大平臺”拓展“大視野”,培育心懷“國之大者”的時代新人。
編輯:黃思南 劉芳芳
審核:劉蔚如 曲田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