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記者 王曉霞 攝影 李派 楊艷賓 張玉光)10月24日上午,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送別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先生逝世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眾多機關單位、地方政府、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分別送花圈和挽聯,表示深切哀悼。
24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掛著“沉痛悼念楊振寧先生”的橫幅,橫幅下方是楊振寧先生的遺像。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黨和國家領導人,楊振寧先生親屬、生前友好,清華大學全體校領導、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前往送別。大家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楊振寧先生的遺體三鞠躬,并向楊振寧先生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在禮堂外排隊等待送別楊振寧先生
清華大學眾多師生自發前往送別,隊伍綿延成長列。從白發蒼蒼的老者到年輕的學生們,人們神情肅穆,眼中淚光閃動。



清華師生校友和各界人士前往送別楊振寧先生
在告別儀式現場,楊振寧先生的博士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薈在追憶導師時幾度哽咽。他動情地說:“楊先生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堅定的愛國者。”在他看來,“寧拙毋巧,寧樸毋華”這八個字,將一直影響自己做人、做事。
清華大學法學院2024級博士生陳子晗曾在清華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飾演鄧稼先。這段經歷讓他深切感受到楊振寧與鄧稼先之間“千里共同途”的深厚情誼和矢志報國的奉獻精神。當看到禮堂外清華師生手捧楊先生遺照排起靜默的長龍時,他深受觸動:“楊振寧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為后人點燃的科學之光永不熄滅,指引我們在人生的奮斗之路上堅定前行。”
清華大學退休教師吳念樂熱淚盈眶地回憶說:“十二年間,我有幸在先生身邊工作,目睹了他為高研院發展鞠躬盡瘁,也領會了他對高研院未來的深邃思考。楊先生是科學偉人,也是關懷后輩的師者、與人為善的長者和真誠相待的摯友,他的人格魅力令人終生感念。”
在等待送別楊振寧先生的隊伍中,一對父子默默隨行,神情凝重。他們自發專程趕來送別楊先生最后一程。父親王東峰激動地說:“楊先生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科學上的偉大成就,更‘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我希望兒子長大后,也能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科學家。”一旁的王希文小朋友仰起臉龐,用稚嫩而堅定的聲音說道:“我希望以后要成為像楊爺爺一樣偉大的科學家。”
先生遠去,精神永在。今天,我們肅立于秋光之中,送別這位科學巨擘。“寧拙毋巧,寧樸毋華”——他的諄諄教誨,仍回響在無數后來者的心中。他的智慧之光不滅,照耀著人類對宇宙真理的永恒追尋;他的家國情懷不息,激勵著一代代學子砥礪前行。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編輯:王曉霞 苑潔 楊濱華 邱收
審核:劉蔚如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