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影视剧观看网站,战狼第4集免费播放在线观看_高清超清在线观看

清華主頁 - 清華新聞 - 綜合時訊 - 正文

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 清華大學獲得一等獎9項 3位教師獲杰出青年中關村獎

清華新聞網11月7日電 11月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了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授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5項,二等獎4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9項,二等獎83項;授予26位青年科學家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清華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一等獎9項、二等獎11項,3位教師獲杰出青年中關村獎;牽頭獲一等獎數量居所有報獎單位首位。

清華牽頭獲一等獎項目成果簡介: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基礎理論和架構.jpg

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基礎理論和架構

施路平團隊同時借鑒腦科學原理和計算機成功發展經驗實現優勢互補,提出了雙腦驅動的異構融合總體思路,首創提出了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天機”架構,建立了混合神經網絡通用計算框架;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基礎理論和軟硬件解耦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研制了“天機芯”系列芯片并實現了高性能學習與部署,成功構筑了類腦計算理論和軟硬件全流程技術體系,為不完全理解人腦情況下發展類腦計算開拓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團隊取得的“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基礎理論和架構”成果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jpg

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

顏寧團隊解析了大腸桿菌巖藻糖轉運蛋白FucP和木糖轉運蛋白XylE的高分辨率結構,闡釋了原核與真核同源蛋白轉運機制的差異及分子基礎;首次報道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的交替開放機制,闡明了GLUTs轉運全過程的構象變化,揭示其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開創了小尺寸膜蛋白的結構解析新方法。團隊取得的“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成果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電子式大容量直流電壓變換技術及其系列化裝備.png

電子式大容量直流電壓變換技術及其系列化裝備

曾嶸團隊經過十余年攻關,突破了超大容量、超低損耗電子式直流電壓變換技術,率先研發出參數高、系列全、應用廣的直流變壓器產品,并在新能源發電、電網互聯、高效供電等場景規模化應用。團隊取得的“電子式大容量直流電壓變換技術及其系列化裝備”成果獲得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先進飛機部件裝配的智能高精測量控制技術及應用.png

先進飛機部件裝配的智能高精測量控制技術及應用

徐靜團隊發明了基于變頻條紋投影的大視場復雜形狀測量技術,提出了基于非向量空間集合與投影的姿態視覺伺服控制方法,發明了專家策略驅動的連續裝配動作層級學習技術,構建了飛機部件裝配智能高精測控生產線,支撐了我國先進飛機高質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團隊取得的“先進飛機部件裝配的智能高精測量控制技術及應用”成果獲得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桌面操作系統安全自主可控關鍵技術及應用.png

桌面操作系統安全自主可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姜宇團隊突破了面向異構軟硬件生態的高可靠操作系統內核、操作系統數據與代碼安全自主防護機制,與操作系統供應鏈軟件的漏洞智能挖掘等技術瓶頸,形成了包含技術方法和工具平臺的系統解決方案,在國家多個關鍵部門得到了廣泛應用。團隊取得的“桌面操作系統安全自主可控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深海可控式交互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jpg

深海可控式交互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

宋士吉團隊研制出我國首臺6000米深海智能探測與自主采樣機器人,可實現150米半徑范圍內的自主移動。研究團隊突破了樣機總體設計、關鍵配套部件與傳感器設計及制造、海底場源智能搜索、強化學習跟蹤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該機器人具備大范圍粗略探測、小范圍精細探測、精確地質采樣等功能及整機智能的優勢。團隊取得的“深海可控式交互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再生水超凈處理與電子級超純水制備關鍵技術及設備.jpg

再生水超凈處理與電子級超純水制備關鍵技術及設備

胡洪營團隊面向我國缺水地區對再生水等復雜水源制備電子級超純水的重大需求,解決了再生水有機物超凈處理國際難題,突破了高性能反滲透膜、高能紫外線光源和低溶出拋光樹脂等芯片超純水制備高端材料設備生產關鍵技術,成果在我國知名芯片制造企業得到了規模化應用。團隊取得的“再生水超凈處理與電子級超純水制備關鍵技術及設備”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基于網絡靶標的中藥復雜體系理論創新及關鍵技術示范應用.jpg

基于網絡靶標的中藥復雜體系理論創新及關鍵技術示范應用

李梢團隊創立契合中藥復雜體系特點的“網絡靶標”理論,系統闡釋“方-藥-病-證”對應關系的科學內涵;創建中藥“物質辨識-機制解析-病證定位”三大關鍵技術體系;首創中藥智能研發UNIQ系統,并在中藥新藥研發、中藥大品種升級方面實現規模化應用,形成中藥研發新范式。團隊取得的“基于網絡靶標的中藥復雜體系理論創新及關鍵技術示范應用”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獎-無-智能車輛行駛安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jpg

智能車輛行駛安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王建強團隊針對復雜行車環境下的安全需求,構建了“風險統一評估、自適應決策控制、軟硬件一體集成”的研發體系,并創新性地提出了“一體化”開發路徑。團隊重點攻克了復雜環境下智能車輛行車風險統一評估難題,開發出自適應決策與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實現了智能安全駕駛系統的軟硬件一體化集成。基于這些原創技術,團隊成功研制出智能車輛行駛安全系統,不僅帶動了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實現了系統的大規模量產應用。團隊取得的“智能車輛行駛安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清華獲北京市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教師情況簡介:

張強

張強,化工系教授,研究方向為能源材料化工。深入系統研究了鋰電池中電化學反應的調控原理與方法,原創性地提出了鋰電池中的鋰鍵,以此揭示了成鍵和界面作用的化學本質,并發展了親鋰化學原理以深入理解金屬鋰形核生長機制,在此基礎上指導設計并創制了一系列正極和負極骨架材料,提出了離子選擇性透過功能化隔膜設計以實現正負極適配,實現了活性物質的自循環均勻分布,原理性地改善了鋰硫電池庫倫效率低的問題,為拓展鋰電池的宏觀器件制備和應用提供了化學原理和關鍵能源材料保障。

徐勇

徐勇,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凝聚態物理。在量子材料計算設計與深度學習電子結構計算領域做出了原創性工作。預言了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新型伊辛超導體等新穎量子物態,并完成了材料設計與合作實驗發現;提出了深度學習哈密頓量方法,將密度泛函理論的底層算法“壓縮”成神經網絡,展現出遠超傳統算法的性能優勢,已成為高效智能的新一代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

劉凱

劉凱,化學系教授。面向我國稀土資源綠色可持續發展重大戰略布局,發展化學生物學技術,創建稀土細胞合成工廠,發掘了稀土微生物界面互作和強代謝機制,突破了稀土生物制造過程工業菌株魯棒性控制難題,率先開發了高純稀土原材料及高性能稀土生物材料低能耗、高效率、綠色生物制造技術,推動了稀土資源綠色循環高值化和規模化應用。

供稿:科研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郭玲

2025年11月07日 10:44:37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最新動態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版權所有,清華大學新聞網編輯部維護,電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