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郭敬 蒼立楠
清華大學藥學院坐落于校園西北角的醫學科學樓內。作為百年清華園里的一株新蕾,它的身上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2020年恰逢藥學院建院五周年。五年里,藥學院無時無刻不在以創新為動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

醫學科學樓
自創立伊始,為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流生物醫藥人才,藥學院積極響應清華大學“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2020計劃”)的號召,始終把創新融合與國際化作為學院發展的核心思路之一,在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不斷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如今已與多所海外名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建立了合作關系。

藥學院院長丁勝教授疫情前期接受CGTN國際頻道采訪
積極推進新一代藥學人“走出去”
近些年來,清華大學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均為學生們提供了各種各樣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出一流藥學領軍人才,藥學院持續開展面向藥學本科生的短期海外訪學交流計劃,積極配合學校開展世界著名大學暑期海外研修及海外綜合論文訓練工作,大力推進學生的個性化和研究型培養,以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國際學生科研實習訓練InSPIRE項目是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簡稱WEHI)一項全額資助國內六所高校生命科學大三本科生赴澳大利亞交流學習的暑期研究項目,旨在培養學生投身科研的興趣,促進中澳兩國教育與科研合作。清華大學藥學院便是國內六所獲準參與該項目的單位之一。
WEHI是一個儀器設備新穎齊全、在傳染性疾病、免疫和癌癥三個方向有深厚積淀的研究所。研究所內有動物房、流式細胞房、病理切片房、顯微成像房、高通量篩選等相對獨立的平臺,由專門的人員管理,與清華的平臺比較相似。
自2016年起,藥學院共選派了15位藥學優秀本科生在暑假期間赴墨爾本進行為期9周的科研訓練。在InSPIRE委員會嚴謹組織及相關實驗室成員的指導之下,參與學生不僅在短期內得到了技能的提升,產生了對學術科研濃厚的興趣和思考,收獲了與國際同學的友誼,也得到了與世界前沿科學家們建立聯系的機會。

InSPIRE委員會成員和學生合影(圖片由WEHI提供)
鐘欣成是2019年參與InSPIRE項目的藥學院學生之一。對于這段寶貴的海外科研經歷,他頗有感觸,并十分感謝清華藥學院和WEHI提供的交流機會:“九周中,我在Gemma Kelly的實驗室,由她親自指導以及其他博士后和博士共同幫助我完成項目。由于時間有限,Gemma在征求我的意見以及考慮可行性后確定了尋找MCL1抑制劑S63845的耐藥因子這樣一個小課題。期間具體的B淋巴癌細胞系培養、流式細胞儀的使用、細胞裂解和western blot都會由她親自指導幫助。每次我遇到拿不準的狀況都會選擇與她交流,總是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信息和幫助。無論實驗結果多么糟糕,Gemma都會非常耐心分析,從不指責學生。我非常喜歡墨爾本慢節奏的生活,在一天中可以用上午茶和下午茶來緩解長時間實驗的疲憊,短暫休息后能重新振奮精神投入到實驗中。雖然遠不及北京繁華,但是可以享受安靜優美的環境。非常感謝清華藥學院和WEHI提供的交流機會,讓我能夠結識來自其他學校的朋友,讓我接觸到與國內不同的科研方向。”

鐘欣成與實驗室導師Gemma Kelly合影
InSPIRE項目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走出國門探索世界、接觸不同文化的機會,也為同學們提供與國際接軌的路徑,由此更加了解世界前沿的研究發展方向、先進實驗設備及相關學術操守和規范。通過參與實踐,藥學院的學生們對今后的發展規劃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心,激勵著他們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敢與世界比肩。

2019年參與InSPIRE項目的6位本科生在墨爾本合影
藥學院建院時間雖短,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國際合作成果。除InSPIRE項目以外,藥學院還積極鼓勵學生們參加“闖世界”本科生海外學術研修支持計劃等學校開展的海外實踐項目及自行申請的海外暑研項目。每年均有多位同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京都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境外高校參與暑期海外實踐訓練。
藥學院藥5班的孟子裔2018年在耶魯大學進行暑期研修。研修結束后,他說:“我在耶魯共進行了6周實習。實驗室的關注領域是各類環境因素對于肝臟疾病的刺激效果及作用機制。我的項目一方面是環境毒理學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探究GSH缺失導致肝臟疾病的機制。感受最深的就是可以完全獨立地設計和開展實驗,像研究生一樣進行科研訓練。組會時要向組里所有成員說明自己的研究背景和實驗進展,這對于本科階段的我來說是一種極好的實踐鍛煉,加深了我對科研的認識,明晰了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是非常好的科研體驗。”


孟子裔2018年在耶魯大學暑期研修與導師同學在一起
持續吸引海外高等學府藥學人才“走進來”
藥學院不僅積極推進新一代藥學人“走出去”交流,同時也熱情歡迎海外高等學府藥學人才“走進來”進行交流互動。
“安進學者項目” (Amgen Scholars Program)是由安進基金會(Amgen Foundation)發起并支持的著名國際暑期夏令營項目。項目旨在資助全球具有醫藥相關背景的本科生前往世界頂尖機構進行學習實踐。

“安進學者項目”全球承辦學校名單
2018年清華大學成功入選“安進學者項目”,成為全球24所承辦機構、亞洲4所承辦機構之一,也是中國首所且唯一一所入選機構。藥學院作為承辦機構,于2019年暑假成功舉辦“安進學者項目”。15位學者將經過層層選拔,從來自全球超過50個國家、約30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入選學者相聚清華園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為期8周的暑期集中學習。項目取得良好反饋,來自全球各地的安進學者們紛紛表示收獲良多,留下了難忘的美好回憶。

2019年藥學院成功舉辦“安進學者項目”
2020年,新冠疫情依然沒有影響到項目的進展步伐,“安進學者項目”總部聯合全球項目分部,于7月舉行“安進學者項目”線上研討會,邀請相關行業尖端人才進行講座,并為應往屆安進學者們提供交流分享平臺。
全球范圍內建設高水平藥學師資隊伍
根據學科發展的需求,藥學院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引進了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學者、科學家及藥企高層人才。嘗試通過多種渠道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從而實現全球師資力量在藥學院的融合。
2020年5月,清華大學藥學院白凈衛、李寅青兩位青年教師與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劉鵬團隊研發成果一體化自助式SARS-CoV-2核酸檢測卡盒(BINAS),在保證準確率的前提下,將核酸檢測所需的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

劉鵬(左)、白凈衛(中)、李寅青
白凈衛、李寅青都是藥學院擁有留美科研經歷背景的優秀教師,此次能夠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中積極承擔責任,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進行研究,既有助于國內防疫工作的持續優化,又為國際抗疫工作不斷推進貢獻了一份力量,促進了中國與國際各國的科研交流與應對新冠的技術分享,展現了中國青年人才良好的使命擔當形象。

白凈衛(左二)接受央視主持人田薇(左一)采訪
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峻挑戰,清華大學藥學院及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還共同開發、制作了慕課“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中的藥物研發”。課程采用英文授課形式,面向全球,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新冠病毒及藥物研發相關知識,分享中國在應對疫情中的突出表現,不僅擴大了清華大學藥學院的國際影響力,為全球應對疫情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展現了中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奮斗的大國形象。

慕課“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中的藥物研發”
除了面向全球招募優秀的師資力量以外,自2017年10月起藥學院正式成立了藥學院顧問委員會(Advisory Board)。委員會邀請海內外相關領域的杰出科學家、權威教育家、知名企業家、投資家、慈善家、政府要員以及有影響力的個人擔任委員,定期到訪清華大學,與學子們暢聊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在豐富學子藥學知識的同時,也為學生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及思想高度。截止目前,已有包括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 Kobilka等19位委員正式加入藥學院的顧問委員會。藥學院亦不負眾望,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成功舉辦了兩次顧問委員會議和七次特邀講座,盡可能地為學生們提供與學科前沿領域專家面對面學習交流機會,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學院的國際化能力。

藥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Robert W. Mahley教授為清華大學師生帶來“演講的藝術”系列講座

藥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Peter G. Schultz教授做“鏈接生物與化學的合成:從分子到新藥和新材料”學術講座

藥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諾和諾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做“以病人為中心,利用創新與合作應對中國糖尿病問題”的講座

2019年11月,藥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百健(Biogen)首席執行官Michel Vounatsos先生來訪,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與其交流合影。
金秋九月,清華大學“2020計劃”也迎來了檢驗和收獲成果的時節。藥學院憑借其朝氣蓬勃的教研隊伍建設、全球師資的開拓和發展、創新人才培養及合作交流模式等多方面舉措,以學校全球發展戰略為綱,腳踏實地、銳意進取,正不斷向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藥學院的目標砥礪前行。藥學院將始終遵循“追求卓越、促進轉化、國際接軌、世界一流”的整體要求,勤求博采、繼往開來,為培養世界一流的藥學領軍人才貢獻力量。
(清華新聞網9月30日電)
供稿:國際處 藥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