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影视剧观看网站,战狼第4集免费播放在线观看_高清超清在线观看

清華主頁 - 清華新聞 - 綜合時訊 - 正文

【聚焦2020計劃】莘莘學子來遠方,共建多元文化清華園

通訊員 陳珊 邱韻

中外學生趨同融合、共同發展,構建多元校園文化,營造和諧共生的國際化校園氛圍是實施“2020計劃”、布局新百年“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重要舉措之一,學校一向重視多元文化校園建設,鼓勵中外學生學者相互交流和建立友誼。

“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學校國際化建設碩果累累,中外文化交流項目蓬勃發展,為學校國際化建設增添了人文溫度,加強了國際學生學者對中國文化和清華精神的理解與認同,也有力地助推了世界文明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文化互鑒,異彩紛呈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清華大學積極開展一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以其精心策劃的活動內容和中外學生的熱情展示,完美展現出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兼收并蓄的清華國際化校園縮影,生動地詮釋出清華的國際風采。

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作為學校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切實地促進了學校文化建設、豐富了校園生活、加強了交流融合、展示了校園文化多樣性。晚會每年都備受關注。2020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和國際學者新年招待會由200余名在校學生學者演員參演,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比利時、哥倫比亞、蒙古等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由80余名國際學生制作團隊精心打造。澳大利亞籍學生丁時雨鋼琴彈唱“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美國學者B4Band家庭電聲樂隊表演其樂融融,印度學者Reshmita Nath與女兒表演舞蹈“Bharatanatyam”,拉丁美洲學生聯誼會表演拉丁舞“Fiesta Latina”等精彩的節目,為清華校園帶來了一場多元文化、異域風情的視聽盛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現場(2017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國際學生表演拉丁舞“Latino”(2017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俄羅斯籍學生演唱歌曲(2017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京劇《貴妃醉酒》(2018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各國學生演員合影(2018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拉丁舞“Cha-Cha-Cha”(2019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The Scat K-pop Dance”(2020年)

作為聯合中外學生學者的友好紐帶,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創辦于2009年,經過十余年發展,現已成為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最具規模的大型文化活動之一。2018年國際文化節有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國際學生學者參加,共設置了6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棚,吸引了六千余名中外師生參與。韓國展棚的特色糖餅和泡菜餅吸引了大批的參展者、比利時展棚前的足球游戲得到了諸多青睞、墨西哥展棚的傳統大草帽別具特色,中國展棚別出心裁的書法展覽叫人稱贊不絕。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也首次以“文化周”的形式,組織策劃了9場系列國際文化活動,成為促進校園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有力平臺。

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開幕式暨地球村國際文化博覽會(2017年)

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開幕式暨地球村國際文化博覽會(2018年)

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系列活動之“YEAH世界”(2018年)

清華大學國際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中外達人秀”(2018年)

多元化國際學生社團組織更是清華大學建設國際化校園的多彩一面,學生國際文化交流協會(AICE)、“世界清華說Society”、紫荊國際志愿服務團Buddy Program項目、學生音樂劇社等社團組織,均由各國學生共同組建。目前,學校共擁有近百個國際學生參與的社團組織,致力于推動中外學生交流、促進文化融合發展,也為中外學生共同成長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

2016年,學校設立國際學生學者中心,通過整合學校內外資訊和資源,為國際學生學者在校期間的學習、工作、生活和社交提供豐富的信息導引與資源支撐,幫助國際學生學者融入校園生活。作為國際學生趨同管理與針對性服務機制改革的首次嘗試,清華大學致力于將國際學生學者中心打造為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社區與國際學生學者的溫馨家園,是一次國際合作與交流內涵式發展的戰略選擇與有益嘗試。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中心在校園里定期舉辦“中國根基,清華精神”系列談、“水木之窗,對話大使”系列講座、“中西薈萃,古今交融”藝術博物館參觀活動等,極大加強了國際學生學者對中國文化與清華精神的了解,增強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對清華的歸屬感。

清華大學“中國根基,清華精神”系列談(2017年)

“世界清華說Society”活動現場(2018年)

“水木之窗,對話大使”系列講座(2018年)

“中西薈萃,古今交融”藝術博物館參觀活動(2018年)

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中心舉辦各類校內文化交流活動(2018年)

廣闊天地,實踐交流

為促進國際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領悟清華精神,學校在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方面也設計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全球暑期學校、“皇城根下,漫步京城——北京文化體驗活動”等特色活動,鼓勵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在中國這片孕育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邁出新的腳步。一方面,為國際學生認識中國社會提供機會、為中國學生傳遞中國力量提供平臺;另一方面,也通過實地調研,為中外學子搭建實踐交流、合作學習的橋梁,促進人文交流,提升國際學生的教育體驗和社會生活體驗。

“皇城根下,漫步京城”——北京文化體驗活動(2019年)

2016年,“感知中國·清華印象”國際暑期項目啟動,該項目旨在促進中外學生交流融合,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和清華的了解,讓世界各國具有領導力的青年學生齊聚清華、了解中國。項目分設“創新創業”“創意城市”“產業前沿”“城鎮化”“環境”“建筑”“中國地理”“中國歷史”等11個熱點主題,為學生提供“了解世界的中國、了解中國的世界”的環境,全方位發揮高校連接中外學生的紐帶作用。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等61個國家和地區的126所大學300多名學生參加了該項目。“感知中國·清華印象”國際暑期項目已連續舉辦4年,1000余名國際學生齊聚清華園,成為每年暑假清華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感知中國·清華印象”國際暑期項目組圖(2019年)

2018年春季,學校啟動“洞察中國”——全球勝任力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中外學生共同參加。 其中“洞察中國——中外青年同走改革開放之路”實踐活動共有3支實踐隊伍從清華大學出發,分赴深圳、蘭考、上海、嘉興等地展開實踐,每支隊伍的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按1∶1的比例構成,旨在從國際視角下調研中國發展之路,提升清華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人類正處在同一片屋檐下,同呼吸共命運。2020年,清華大學全球暑期學校(GSS 2020)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名優秀青年學子在“云端”歡聚一堂,探討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暑校以“面向疫情后的世界”為主題,運用云講座、云研討、云參觀、云觀演等多種形式,匯聚全校優秀教學資源,邀請海內外知名教授授課。暑校還舉辦了一系列文化特色活動,包括“云享藝博”、“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20屆線上作品展”、中國風機器人樂團“墨甲”(MOJA)表演、圖說“清華簡”、“漢字的故事”、“蘇繡和佛山剪紙”等,為同學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打開了一扇扇體驗清華、感知中國的文化窗口。

“這絕對是一次振奮人心的經歷!”來自內羅畢大學的南蘇丹學生馬太(Matai Peter M. Muon)激動地說。懷揣著對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奇跡和中國人民奮斗精神的好奇,他踴躍地報名了清華全球暑期學校,渴望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全球暑期學校激發了廣大國際學生應對疫情后世界的責任感和熱情。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在全球暑期學校閉幕致辭中表示,“了解中國對于成為有遠大抱負的領導者和真正的全球公民至關重要”。而事實上,對許多學生而言,他們和梅西里一樣,全球暑期學校是真正探索清華和了解中國的開始。

聯合國秘書長古德雷斯在全球暑期學校發表特別演講(2020年)

全球暑期學校中國文化特色活動環節(2020年)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在全球暑期學校閉幕式上致辭

近年來,學校還組織國際學生積極參與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活動,主動承辦并參與國家留學基金委舉辦的中國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等系列活動,促進中外青年相互了解、共建友誼。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中國歡迎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國、多向世界講講你們所看到的中國,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2020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總書記的寄語飽含深情、字字暖心、鼓舞人心,回信中表達了對來華國際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鼓勵廣大來華國際學生多了解中國、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在廣大來華國際學生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深深鼓舞了在校的國際學生,激勵著世界各國青年在華努力學習和廣泛開展交流,堅定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為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回信精神,清華大學組織在校國際學生座談交流,學生們結合親身經歷紛紛表達對中國的熱愛,對學校的感情。

清華大學水利系法國籍博士生皮耶(Do,DinhMinhPierre)說,“回信表示中國是一個開放且愿意與他國合作的國家,同時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清華大學對國際學生在校園中的學習生活制定了相應的規則,這反映了中國人的真情和團結。感謝中國政府和清華老師們對留學生的關心,這促進了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更好的交流,有助于雙方為未來的時代作出最好的貢獻。”

清華大學組織在校國際學生座談交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2020年)

千里同好,堅于金石

受新冠疫情影響,學校春季學期組織的很多文化交流活動由線下轉移到線上舉辦,通過“云上”渠道,中外學生互相祝福和幫助,學生們用溫暖話語和實際行動攜手奏響中外融合、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溫情樂章。

疫情期間,學校舉辦“清華與世界”等線上系列主題講座。云端“iTalk”活動,以“全球抗疫中的清華人”為主題,中外青年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引領中外學子共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使命與擔當;“云上漢語說”系列活動,每期圍繞不同主題,以情景對話、詞匯替換、組內互動等形式進行漢語詞匯與短語的學習,中文導師線上展示中國文化習俗,引導大家同舟共濟、積極面對生活,勇敢面對疫情危機;還有云上博士生論壇、學術沙龍交流、文化分享及云上運動打卡等系列活動。中外學生組織線上“國際文化博覽會”,展位采取視頻形式,由各國國際生提供視頻素材,展現當地的美食、日常生活及文化習俗等,鼓舞士氣,激發各國學生跨越時空攜手共渡難關的勇氣和對美好生活向往。

社科碩191班中外“大家庭”(2020年)

深中法碩19班國際學生為抗疫加油(2020年)

中外學生心手相牽,傳遞祝福和關懷。學生們相互關心,紛紛通過錄制加油視頻、翻譯各類通知、志愿服務、互幫互助等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一起組織Coffee Chat等活動,“云”上談心,傳遞同窗關懷。中國學生為國際學生錄制上課視頻,減輕國際學生因為時差問題導致的學習負擔。其中,新聞學院中外學生積極投入抗擊疫情工作,組建“雷火志愿者”團隊,編輯《雷火明書:國際疫情參考》,匯總各地疫情輿論深度報告,為政府、企業、媒體和海內外研究者提供參考;蘇世民書院中外學者通過組織籌款、互相寫鼓勵信、整理疫情期間生活小貼士、線上交流等方式互幫互助,同擔風雨、共渡難關。

國際學生看到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展現的萬眾一心、團結合作、同舟共濟的精神,為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展現出的大國擔當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而深受觸動。同時,國際學生也愿意通過自己在中國所學、所見、所感,積極向本國人民介紹他們親眼所見的中國、更加全面立體的中國。

新聞學院“雷火志愿者”項目(2020年)

蘇世民書院疫情期間組織學生線上交流會(2020年)

以我為主,兼收并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具有人文性、長期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對于促進中外學子民心相連、民意相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110年校慶新百年新征程,清華大學將牢牢把握新時代賦予的使命,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吸引世界各國優秀青年來校學習;持續提升國際學生培養質量,推動中外學生交流融合,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世界青年;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促進世界各國人民文明互鑒、民心相通;面向世界,勇于進取,開創新時代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新格局。

清華新聞網10月13日電

供稿:國際處

圖片:國際處

編輯:李若夢 李晨暉

審核:程曦

2020年10月13日 14:22:36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最新動態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版權所有,清華大學新聞網編輯部維護,電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