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清華大學第十五次黨代會勝利舉行之際,以“喜迎黨的二十大”為主題的專題巡展活動舉行?!傲暯娇倳涥P心清華大學專題展覽”“清華大學出席歷次全國黨代會回顧展”“領導核心 戰斗堡壘──清華大學歷次黨代會專題展”等系列展覽,分別在校史館和各院系館等巡回展出,受到廣大師生歡迎。

師生們在校史館參觀“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清華大學專題展覽”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清華大學展覽”在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亮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清華園親臨考察、多次對學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傲暯娇倳涥P心清華大學專題展覽”,以近40幅珍貴的史料圖片和10余組實物展品,系統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懷指導清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其中,習近平總書記親筆簽名的105周年校慶賀信,《習近平書信選集》第一卷收入的4封與清華有關的書信,110周年校慶前夕到清華西體育館考察時女籃隊員贈送給他的同款運動衣等,尤為吸引觀眾。師生們表示,通過觀看展覽,生動地感受到總書記對清華和清華人的親切關懷,特別是對母校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目前,已有校醫院、精儀系、清華附中、電子系、化學系、法學院、機械系、微納電子系、工物系、環境學院、計算機系、教研院、一附院等十余個院系預約在本單位展出這一展覽。

觀眾們跟隨校史館工作人員的導覽,觀看“清華大學出席歷次全國黨代會回顧展”
“清華大學出席歷次全國黨代會回顧展”經過更新充實,10月10日起在校史館一樓序廳亮相。展覽充分運用清華黨史研究的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展出內容,更加全面翔實地介紹了清華黨員代表出席歷次全國黨代會和入選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學校學習宣傳黨代會精神的有關情況。在新增的8個實物展柜中,展出了蔣南翔在八大上發言從草稿到定稿四個版本的歷史文獻、李傳信參加十三大的代表證出席證報到證等全套證件、方惠堅傳達十四大精神的提綱手稿、潘際鑾在十五大江西代表團發言的照片,以及陳旭捐贈的十九大選舉專用筆、大會紀念筆和會議筆記等。展品中,若干枚有黨代會代表親筆簽名的十四至十九次黨代會珍貴首日封,特別受觀眾喜愛。

二附院醫護人員參觀在醫院多功能廳展出的“黨在清華園”特展
“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巡展中,每個專題展覽一般由20余塊展板組成,短小精悍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生動地展示了清華在黨的陽光雨露下發展振興的歷史,詮釋了清華的優良文化傳統和光榮革命傳統。正在法學院廖凱原樓展出的“領袖與清華”專題展,介紹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幾代黨的領袖對清華的關心指導;在電子工程館展出的“領導核心 戰斗堡壘──清華大學歷次黨代會專題展”,回顧了清華歷次黨代會的主題和成果;在精儀系9003大樓展出的“清華革命先驅──中共清華大學地下組織活動及組織史要專題展覽”,講述了清華黨組織創建之初的歷史;在外文系文南樓展出的“迎著新中國的曙光──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展覽”,再現了清華園走入人民懷抱的經歷;在二附院走廊展出的“黨在清華園──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和“祖國兒女 清華英烈”專題展,分別展示了清華黨組織的發展歷程和65位清華英烈的感人事跡……此外,在軟件學院東主樓三層平臺舉辦的“愿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勛中的清華人”展覽,在物理系理科樓內舉辦的“細推物理須行樂 何用浮名絆此生──葉企孫先生紀念展”,在醫學院大廳舉辦的“名師墨痕──清華大學人物檔案專題展”,在校友總會紫清大廈六層舉辦的“我是‘與校同壽’──陳省身先生紀念展”,在附中校園展廳舉辦的“一代宗師 學術巨匠──梁思成先生紀念展”,在一附院走廊舉辦的“汪鸞翔先生入校工作百年紀念暨珍貴史料捐贈展”和“最是人間留不住──王國維先生紀念展”等,分別展現了清華學者名師的人生風采。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遠離北京,為了充分利用校史教育資源、搞好巡展活動,專門向校史館拷貝了所有重點推介展覽的設計文件,自行印制展板,陸續在深圳校區內展出,使南國學子同步觀賞到精彩展陳。

“陳省身先生紀念展”在工業工程系舉辦
“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巡展是在深入總結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巡展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舉辦的,也是進一步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校史館堅持為群眾辦實事、送展覽到基層,與各單位密切合作,將校史館、檔案館多年編輯制作的反映清華大學黨史校史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的專題展覽,送至各院系館、辦公樓、教學樓及圖書館、紫荊學生公寓、老年活動中心等巡展,自去年初至今年9月已展出153場次。本次主題巡展推出的展覽共45個,包括8個重點推介展覽和37個其他展覽。配合巡展的舉辦,校醫院等單位以理論中心組學習等方式,組織干部職工集體參觀,校史研究室還與一些單位聯合開展黨史校史講座和講解導覽、座談交流活動等。師生們反映,在校園公共活動區和院系館大樓內,在工作、學習的間隙,就非常方便地看到這么多豐富多彩的展覽,豐富了黨史校史知識,受到了清華文化精神的熏陶,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希望巡展能長期堅持、越辦越好。
供稿:校史館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