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老師把會計學講得像一門藝術。”提到經管學院教授薛健講授的“會計學原理”課程,有學生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薛健為本科生講授“會計學原理”課程近20年,課程曾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24年,薛健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薛健主持活動
春秋荏苒,剛回母校任教時,老院長對青年教師的囑托“把學生教好”,一直銘刻在薛健的心頭,成為她教學工作的座右銘。她始終認為,教學并不是單向傳遞知識,而是雙向的思想碰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回到清華:堅守執教的初心
“我們招了這么多好孩子,一定要教好。”回憶起剛回到清華任職時與老院長的會面,薛健印象最深的仍是當初的那份激動,沒有華麗辭藻,卻始終縈繞耳畔,成了她多年教學生涯的起點。“老院長當時沒有別的話,但對我個人的影響卻很大。我知道這是一份承諾,我要用行動擔負起這份屬于教師的神圣職責。”薛健說。

薛健在授課
薛健在清華經管學院讀完碩士后,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會計學博士學位,之后曾在香港科技大學短暫任教,直至清華經管學院時任院長錢穎一將她“招”回來。
出身于教師家庭的薛健,對教師這個職業并不陌生。在薛健看來,成為一名清華教師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當時也沒想過一定要當老師,但一路下來,在學校育人理念和目標的感召下,就想參與到教書育人這項事業中。我也發自內心地熱愛清華,所以當母校向我發出邀請時,我毫不猶豫地就回來了。”薛健說。
會計教學:不斷革新課程設計
真正走上講臺后,薛健意識到,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并非易事:教學不是單向傳遞知識,而是雙向的思想碰撞,是一份無比深沉的責任。
“會計學原理”是經管學院大一新生的必修課,也是學生接觸專業的第一站,不僅是學生理解經濟和商業世界的基礎理論工具,也是最“難啃”的課程之一——理論性強、體系龐雜,再加上“記賬”的刻板印象,讓不少學生一開始就望而生畏。
怎么扭轉學生對會計學的固化誤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愛上這門課,為后續更高維的學習鋪路?從課程內容到教學方法,薛健費了頗多心思。
教學中,薛健意識到,有些學生習慣臨近期末“突擊”復習,容易導致知識吸收碎片化、理解浮于表面。因而她設計了每兩周一次的隨堂測驗,鼓勵學生逐步拆解、掌握厚重的內容。通過五次階段性考核,督促學生們逐步消化專業術語,打通知識脈絡,使學習過程更加扎實。學期末,學生們已然掌握了適宜的復習節奏,還多了幾分主動探究更深層原理的興趣。

薛健與學生合影
現代會計學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數字處理,更要關注信息的傳遞、對決策的支持及對經濟活動的深刻洞察。薛健認為,在會計學的知識傳授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規則為什么存在”。她常用大量時間講清楚一個準則背后的設計邏輯,用細密的知識觸點搭建起會計學的整體框架,從“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才是貫通一門學科的真正起點。
“當學生們聽到或看到會計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時,他們會感到所學的知識并非遙不可及,而是切實有用的。”薛健說。她將課堂與現實緊密連接,選取貼合中國經濟語境的真實案例;邀請業界校友分享經驗,帶領學生前往企業實地探訪;將期末考核形式設定為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讓學生們充分運用所學的會計理論,培養梳理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她遞進式地引導學生思考“會計如何在真實決策中發揮作用”。講授“會計學原理”課程近20年,她的授課方式被學生稱贊為“化枯燥為藝術”,“感覺這門課一下就‘活’起來了”。
肩負重任:樂觀面對挑戰,與學院共成長
如今的薛健,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還身兼經管學院黨委書記等多項職務,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全身心地投入,只希望能服務好學生、學院、學校,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貢獻力量。”她說。
堅守教學一線的薛健深知教師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作用。除了課堂上的互動,她還格外珍視課后的交流時光,學生們信賴她,愿意與她探討職業選擇、發展規劃乃至人生思考。薛健總會提醒學生,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不只是才華與努力,還有內在的品格與判斷力。
她的博士生于卓對此印象深刻,并用“引領者”來形容導師。從第一節課起,薛健便將“不做假賬”的原則貫穿始終,將職業風險判斷訓練融入課程。每講授一章知識,都會結合真實的財務造假案例,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在未來工作中堅守底線的意義。對此,于卓說:“最后一節課,薛老師送我們的寄語‘愿你在清華所得,是你的長期資產’,讓我明白在清華學習到的知識、培養的能力和塑造的價值觀,都將如同長期資產一樣,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持續發揮作用,不斷增值。”

薛健與畢業生合影
不只關心學生的成長,在從事行政工作的過程中,薛健也格外關心青年教師的發展。她鼓勵年輕同事跳出科研“短平快”的成果焦慮,把眼光放在選題的現實意義與學術價值上,回應企業、政府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做真正有影響力的科研。
繁忙工作之余,薛健依然保持著每周至少跑兩次步的運動習慣,對她而言,這不僅是鍛煉身體、釋放壓力的方式,更是理清問題、調整節奏的時刻。“有時候邊跑邊想問題,突然就感到豁然開朗了。”
回望自己一路的成長經歷,面對教學、科研、行政工作中不斷涌現的難題和挑戰,薛健給出的關鍵詞是“樂觀”。
困難從未缺席,但她更愿意把難題視作成長的契機,將每一次挫折化為“打怪升級”的過程,那些在挑戰中積累的能力與經驗,是走向更大收獲和成績最扎實的路徑。
人物簡介
薛健,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1998年、2000年分別獲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助理教授。2007年至今任教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財務信息與資本市場、公司治理。
她主講的“會計學原理”課程獲評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教學成果獎等。她曾榮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孫冶方金融創新獎、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獎”、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清華新聞網6月30日電)
文字:朱瀅
圖片設計:趙存存
資料提供:教務處 經管學院
編輯:劉芳芳
審核:劉蔚如 周襄楠 張歌明 張莉 李萍 賀茂藤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