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以來,隨著DeepSeek的迅速走紅,人工智能(AI)成為各行各業熱議的話題。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將對金融行業、高校金融教育產生怎樣的影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上述問題,澎湃新聞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
田軒表示,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呈現爆發式增長。通過AI,可以提升交易精準度,支持高頻交易和自主交易,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同時還能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控制風險。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正在快速滲透金融行業的交易、產品設計、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去年開始,清華大學已經為每一位入學的新生配備了AI學習助手‘清小搭’?!闭劦饺斯ぶ悄軐Ω咝=鹑趯W教育的影響時,田軒介紹,AI對金融學院和金融學科也帶來了很大影響,未來金融學科要培養AI與金融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AI時代的金融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田軒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學習能力。
人工智能將對金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澎湃新聞:近段時間,DeepSeek受到各行各業關注,請問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狀如何?它對金融市場的效率、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帶來了哪些變革?
田軒:今年春節以來,DeepSeek橫空出世,成為現象級的科技創新。ChatGPT達到1億用戶用了兩個月,而DeepSeek僅用了7天。它作為底層技術,正在快速應用于各個場景,包括金融行業。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呈現爆發式增長。
AI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和深度學習,具備強大的算法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AI可以提升交易精準度,支持高頻交易和自主交易,同時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AI還能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控制風險,通過海量數據和邏輯算法精準識別風險,設計產品對沖、控制和分散風險。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正在快速滲透金融行業的交易、產品設計、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澎湃新聞:人工智能是否會改變傳統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
田軒:我想,人工智能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可能是顛覆性的。它通過大數據、精準算法和強大算力,能夠改變資金跨時間和跨地域的融通方式,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等這類在金融市場普遍出現的問題,同時更好地控制風險。
舉個例子,銀行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理財產品。又比如,AI技術能夠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財務狀況和投資期限等參數,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這種定制化服務在AI出現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說,AI的應用將極大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優化金融風險控制,滿足不同用戶的金融需求,對整個金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AI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助力創新創業
澎湃新聞:今年兩會您提出了關于資本市場改革、中小企業融資等方面的建議。人工智能能否在這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田軒:一定會。融資難、融資貴是全世界都會存在的共同難題。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融資難、融資貴,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舉個例子,一個小微企業的創業者,他第一次創業,投資者不太了解他,而他剛創辦的企業也沒有什么有形資產,也沒有辦法進行抵押,銀行也沒有辦法來評估他的風險和信用等級,所以很難獲得融資。
但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尤其是大語言模型的興起,AI可以基于大語言模型和深度學習,精準判斷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違約風險和破產概率,覆蓋傳統方法無法觸及的企業,更好地支持企業創新和創業者創業。
說到這里,我今年兩會還提了一個關于盡快推進“商自然人”個人破產法立法工作的建議。所謂“商自然人”,也就是創業者、比如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出資人或設立人等。因為在國內沒有“商自然人”個人破產法的背景下,一旦“誠實而不幸”的創業者因為行業、市場等不可抗力創業失敗,創業者個人就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可能會讓創業者陷入財務困境甚至被列為“老賴”,沒有辦法回歸到正常的經濟生活中。
學術研究發現,優秀的創業者或是最終獲得成功的頂級創業者,其實很多都是所謂的“連續創業者”,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創業時才取得成功,前面都是一個積累過程。
所以,我提這個建議就是希望幫助“誠實而不幸”的創業者可以擺脫債務困境、回歸正常經濟生活,以及有機會再創業。AI技術可以通過數據搜集和精準算法,更好地區分誠實的創業者和故意逃廢債的不法分子,幫助我們更好地去激勵創業、創新。
清華已為每一位新生配備AI學習助手“清小搭”
澎湃新聞:作為清華金融學講席教授,您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對高校金融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田軒:人工智能發展非???,對教育行業確實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去年開始,清華大學已經為每一位入學的新生配備了AI學習助手“清小搭”。所以,AI實際已進入我們高校的培養方案中。
至于我們的金融學院和金融學科,AI也會帶來很大影響。未來金融學科要培養AI與金融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學生不僅要掌握金融基礎知識,比如金融相關的基本原理、基本邏輯、基本定理,在此基礎上還需掌握相應的AI知識,具備計算科學和數據科學等交叉學科知識。因為AI作為工具,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比如,未來幫助企業融資或者分散風險,作為金融業務操作的重要工具。教師也需要運用AI工具,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案例模擬和實戰教學,幫助學生不僅掌握理論,而且能夠更好地去運用AI工具,提升未來的金融實戰能力。
此外,金融倫理和科技倫理的結合也至關重要。今年我還提出了提升金融倫理治理水平,推動“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建議。實際上,我去年已經提出了要加強金融倫理教育。因為我國金融強國建設“六個強大”關鍵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建設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又由于金融離錢很近且專業性非常強,很多金融犯罪隱蔽性高、對金融市場的危害很大,所以我去年兩會提了一個代表建議是加強高校金融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的金融倫理教育。去年這個建議得到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反饋。
我今年提了一個升級版的建議,即不單要加強金融倫理,而且要加強金融倫理和科技倫理的結合。原因就在于,AI發展快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科技要向善,就要避免個人數據泄露、隱私泄露、算法偏見等現象。
同時,考慮到我們調研中發現約30%的金融從業人員本科學的不是金融專業,也不是商科,所以今年我還建議,把金融倫理和科技倫理教育作為大學一年級思政課的一部分,覆蓋到高校所有專業學生。同時,還要把金融倫理和科技倫理教育從學校到市場進行全鏈條銜接,比如在針對金融從業人員的相關考試中加大考查比例。這樣,讓金融向善、科技向善,能夠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穩定。
金融+AI的復合型人才在未來金融行業中極具價值
澎湃新聞:在培養金融人才時,如何平衡傳統金融理論知識和AI技術應用的教學?
田軒:這中間肯定要做一個平衡。傳統的商學院、金融學院專業課主要講金融相關知識,現在AI大潮來了,我們必須擁抱AI大潮。所以我的觀點是,對于金融相關專業學生來說,學好金融基礎知識是根本,因為學生只有掌握了金融的最基本理論和原則,有了扎實的金融學基礎,才能培養出對金融的基本直覺。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要更好地去運用AI這類工具,做好平衡。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金融學科專業的學生,有與AI相關的多學科背景是非常好的事。比如,本科階段學數據科學或計算科學等、研究生階段學金融,或者本科學金融、研究生階段交叉到數據科學、計算機等學科,成為既掌握基本金融原理,又很好地掌握了AI相應工具的1+1>2的復合型人才,在未來金融行業中會極具價值。
澎湃新聞:高校金融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應對AI技術帶來的沖擊?
田軒:批判性思維在英語中叫critical thinking,這也是我一直對學生強調的。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很善于學習,但不太有批判性思維,對老師講授的知識更多是單向吸收,而不善于去批判、拓展、深入探究。所以,我在課上特別強調學生要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老師,敢于提出不同想法、不同見解。
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我會有意識地對學生做一些批判性思維訓練。例如,在課堂上,我會展示一組數據,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多種解釋,并通過討論排除不合理的解釋,最終找到最準確的答案。
現在,AI有著非常杰出的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推理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去做排除法、找到最準確的答案。所以,我們也要引入AI工具,借助AI的力量,去更好地排除錯誤解釋,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澎湃新聞:您認為,除了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未來的金融人才還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田軒:我覺得最核心的就是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學習能力。因為AI本質上是工具,它可以基于人類現有的知識、信息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學習、去獲取知識、去總結歸納和提煉,但它永遠不能代替人類、不可能代替人類去創造新知識。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AI時代金融專業熱不會退潮,會迎來更大發展
澎湃新聞:之前有觀點認為,近年來金融專業的熱度有所下降。您認為人工智能時代,金融專業熱會進一步退潮嗎?
田軒:我覺得人工智能時代金融熱不會退潮,反而是迎來了更大的發展契機,前途更廣闊更光明。因為“金融+AI”中不存在替代關系,而是形成了一個互補關系,且是1+1>2,一定會產生協同效應,不僅是金融+AI,而是金融乘AI,甚至是金融的AI次方。
也就是說,在AI的助力下,金融可以有更廣闊的場景,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提供更有效率、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可以做出更有效率的金融決策,更優秀的金融風險管理,更好地發揮金融或者說資金跨時間、跨區域流通融通來配置資產的效率,從而服務到更多的投資者、金融消費者,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大的福祉。
所以,金融學專業在AI的助力下也將迎來巨大發展。從長遠來看,AI將深刻改變金融行業和教育模式,推動金融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澎湃新聞:對于想要更好地適應AI時代變化的金融從業者和高校學生,您有哪些建議?
田軒:那就是在學好金融的基礎上,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掌握AI工具,并保持批判性思維、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和敬畏。這樣才能隨著AI時代的發展不斷成長,始終站在學術或者技術、行業的最前沿去迎接AI浪潮的挑戰。
編輯:李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