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慶系列展“人民的‘形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藝術之路”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啟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103幅作品、163套文獻資料,通過繪畫作品、文獻資料、信息可視化年表等多種形式,呈現了龐薰琹、雷圭元、張光宇、張仃、祝大年、吳冠中、常沙娜、袁運甫、韓美林、喬十光、丁紹光、杜大愷、劉巨德等學院名師大家在不同時代為裝飾藝術選擇的方向,以及學院對“人民藝術”的學術貢獻與社會貢獻。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表示,清華大學長期重視藝術在國家發展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美術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與時代同頻,將藝術理想融入國家使命,書寫了中國現代藝術的重要篇章。學校將繼續支持美術學院和藝術博物館深化藝術創作與社會實踐的聯結,為推動文化自信自強、服務國家文化建設貢獻更多清華力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本次展覽總策劃覃川談到,“人民的‘形式’”不僅是一輩輩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潛心追求的藝術精神,更是學院“為人民生活而設計、為民族未來而創造”辦學理念的生動實踐。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文科資深教授魯曉波表示,展覽凝聚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69年服務于中國現代美育、耕耘國家美學建設的信心與腳步。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表示,透過展覽,可以認識“大美術”教育對國家社會的作用,重審藝術創造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使命。
展覽主策展人、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杭間闡釋了展覽對于中國美術史敘事的深刻意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小茉介紹了展覽基本情況。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3月1日。
編輯:李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