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數字政府清華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執行主任孟慶國教授發布了《政務大模型發展研究報告(2025年)》。
該報告由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信息通信院、人民中科研究院、百度云智能集團、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政務應用推進組等產學研機構聯合編寫,是我國學界首部聚焦政務大模型的系統性年度發展報告,全面剖析了政務大模型的發展態勢、框架原則、路徑方法、部署模式與展望建議,為各級政府政務大模型部署和應用提供了實踐指引。
報告顯示,政務大模型已成為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引擎,各部門和各級政府加速政務大模型部署和應用。截至2025年6月,全國320個地區和部門已接入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覆蓋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機關辦公、輔助決策四大類別16個具體場景,其中政務服務類應用占比達64%。廣東、北京、深圳等地的實踐顯示,政務大模型可使公文處理效率提升90%,政務咨詢準確率超95%,顯著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報告提出了政務大模型部署應用的總體框架,從政務大模型構成、支撐體系、政務場景三個維度對政務大模型進行解構,明確了場景化驅動、集約化建設、特色化發展、輔助型定位五方面原則。報告提出了我國政務大模型部署的路徑和方法,包括統籌規劃、高質量政務數據集構建、模型訓練及知識庫構建、智能體搭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全過程監測評估等,提出了集約化建設部署、分級建設統一管理、垂直模型訓練與部署、互聯網資源按需調用等四種部署模式,為我國政務大模型部署和應用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
報告認為,我國政務大模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應用中必須堅持“輔助型”定位,明確技術的邊界與能力范疇。報告也表示,當前我國政務大模型也存在大模型技術更新迭代快、落地應用難度大、模型“幻覺”導致的服務的準確性不高、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等瓶頸和問題,應注重構建一體化的安全保障體系。
報告建議各地堅持需求導向,強化場景牽引,推進政務數據共建共享,統籌算力資源配置,完善制度規范體系,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格局,推動政務大模型安全穩妥有序發展。
編輯:李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