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影视剧观看网站,战狼第4集免费播放在线观看_高清超清在线观看

清華主頁 - 清華新聞 - 媒體清華 - 正文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改革

這門課為何“很需要下功夫”

來源:中國教育報 11-18 歐媚

新學期以來,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趙月枝忙著校對自己的新作——《全球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源流與創新》。這本書凝聚了趙月枝在清華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學術思考,該書未來將作為該課程的新教材使用。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是高校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必修課。這門課程在教學上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要求教師對現實問題有足夠的解釋力,因此,被普遍認為是“一門很需要下功夫的課”。

2018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團隊開始對該課程開展新一輪教學改革,從理論體系、實踐體系和目標體系上進行創新。“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專業新聞工作者,更要培育廣泛的、自覺的社會主義傳播者。”趙月枝說。

理論體系   跳出新聞講新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講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趙月枝說。

該教學團隊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一開始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識比較淺顯,存在許多困惑。零散的、講座性質的課程無法完全解答學生的疑問,需要一套系統的、學理的、思辨的理論體系直接回應現實問題。

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盲點與現實挑戰,團隊構建了一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闡述體系。

這套闡述體系圍繞經典與現實、歷史與當下、普遍與特殊等辯證關系展開。學生們提問的高頻話題,都可以在這些辯證關系中得到科學的解釋。

“這套理論體系打破學科邊界,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理論置于馬克思主義本身所涵蓋的哲學、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學科系統,真正實現‘跳出新聞講新聞’。”趙月枝說。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鈺多年前就邀請趙月枝聯合講授該課程。在他看來,這種基于宏大理論學習得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識,由于其歷史基礎的穩定與核心理論的徹底,往往可以有效抵御外界沖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穩定的新聞觀。

實踐體系   從全球到村莊

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的4面墻上,分別掛著4幅作品:農民畫家畫的一只鷹站在巖石上“遠矚”,列寧關于為人民寫作的名句,毛澤東的詩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師生在智利進行海外實踐時當地民眾的留言。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離不開豐富扎實的社會實踐。這4幅作品,恰恰反映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全球到村莊”的社會實踐體系,引導學生在火熱實踐中深化問題意識、拓寬學術視野、提升業務水平、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在全球層面,通過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學生前往阿根廷、智利、肯尼亞、津巴布韋、伊朗等全球南方國家開展調研,在走出中國“看世界”與“看中國”的過程中,認識這些國家的真實面貌,從而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認知局限。

在鄉村層面,學院在浙江縉云、江西浮梁等多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開展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其中,學生在浙江縉云對13名優秀村支書的口述史采訪《我在村里當書記——“雙重回嵌”之路》,在今年年初作為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書目出版,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和社會效果。

今年春季學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課程中,趙月枝大膽嘗試——期末大作業不是論文,而是仿照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作“中國社會新聞觀分析”。“Z世代”股民、校園博主、報刊亭攤主、后勤人員……11個調研組展開了針對不同群體的新聞觀調研。“這門課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講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們走出課堂、深入社會、立足人民的實踐精神。”趙月枝說。

“這次調研給我最大的觸動有兩點,一是刷新和激活了我對人民概念的理解;二是讓我深切感受到,學問從不只在書齋。我更明確要以‘人民為本,技術為用’作為自己未來研究的根本立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鐘知倫說。

目標體系   不只是一門專業課

2022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課堂來了一名飛行員班的工科學生。

課程結束一年后,他給趙月枝發來一段感言:“如果沒有正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最終只能陷入迷茫或在歪路上前進……之前所理解認知的都太過膚淺幼稚了,您讓我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意義所在,也讓我堅定了理想信念。”

趙月枝后來收到這名學生贈送的一架他正在訓練的戰斗機模型。“對于一位職業軍人來講,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意味著在現實的斗爭中,成為一名有堅定理想信念且文武雙全的優秀戰士。”趙月枝說。

在課程團隊看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僅是一門專業課,更是一門思想課。每周有一個下午是該課程的開放交流時間,趙月枝的辦公室在三樓,但有時在一樓也能聽到討論聲,她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深度思考。課堂不乏多樣聲音的辯論,正是這門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重視思想的交鋒、思辨的深度。

“真理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越辯越明,價值觀的樹立離不開千錘百煉的鍛造。”趙月枝說。

破除西方迷思,堅定制度自信,堅守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見證了眾多學生在新聞觀念上的成熟。“教育者自身要真信真學,擺脫高高在上甚至口是心非的說教模式,才能真正從信仰的層面、學理的層面與日常實踐的層面講深講透。”趙月枝說。

編輯:李華山

2025年11月19日 08:24:33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最新動態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版權所有,清華大學新聞網編輯部維護,電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