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在實踐中感悟邊疆發展脈搏,2025年7月6日至11日,清華大學“數域拓疆”思政實踐課程支隊赴新疆烏魯木齊及伊犁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支隊成員通過校際交流、歷史探訪、文化體驗與戍邊精神學習,以行動感悟民族團結的深厚內涵與邊疆建設的時代精神。
實踐支隊首站走進新疆大學,參觀了數學系館,深入了解了學院的發展歷程,并聆聽了清華大學援疆教師李鐵成的支教故事。隨后,兩校數學科學系舉行交流座談會。雙方圍繞學院建設、學生培養、社會實踐及未來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兩校數學科學系師生座談交流
此外,支隊成員還參觀了新疆大學校史館,重溫了20世紀50年代清華援疆教師參與建校的傳奇歷史,直觀感受了新疆大學的發展脈絡,讓“援疆支援、互助共進”的精神在行走中愈發清晰。
7月8日至11日,清華大學與新疆大學的27名師生共赴伊犁,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主題,開啟“同吃、同住、同實踐”的沉浸式調研。
在喀贊其民俗區,支隊成員被“伊犁藍”吸引,感受著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與和諧的生活畫卷。在伊犁林則徐紀念館,民族英雄“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愛國情懷、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技術的利民之舉,深深激勵著每一位學子。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則如一部立體史書,系統展現了從草原文化到多民族民俗交融的壯闊歷史,讓成員們對新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有了更清晰地認識。

支隊參觀錫伯民族博物館
深入錫伯古城,成員們重溫了錫伯族“萬里西遷、屯墾戍邊”的崢嶸歲月。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邊疆最生動的寫照,其堅韌不拔、保家衛國的精神觸動了所有人。
在小白楊戍邊文化展覽館,一段艱苦卓絕又充滿光榮的戍邊歷史徐徐展開。曾在此戍邊的程富盛與師生們分享了當年的奮斗故事,并一同高唱《小白楊》。程富盛帶領師生參觀昔日營房,講述戰士們如何在艱苦環境中磨礪意志。“忠于祖國,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小白楊精神,化作一幅幅鮮活畫面,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員心中。

兩校學生在伊犁將軍府前合影
此后,支隊登上格登山,追憶平定準噶爾部叛亂的歷史,感受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在霍爾果斯,參觀中國文化館與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開放與繁榮;在伊犁將軍府,通過了解清朝對新疆的有效管轄歷史,進一步印證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短短的實踐課程,對“數域拓疆”支隊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與精神淬煉。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此次實踐的所學所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小白楊精神為激勵,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供稿:數學系
編輯:邱收
審核:王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