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馮勁濤 金兼斌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十五五”時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奮進藍圖,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高校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加強紅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以生動敘事增強紅色文化的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更好服務立德樹人主責主業,引導廣大青年傳承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積極力量。
要進一步夯實圖書館藏紅色文獻資源基礎。圖書館紅色文獻的入藏與清華黨組織的發展建設同向同頻,主要包括新中國成立前設立的“一二·一”圖書館藏進步書刊近2000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文獻300余冊、解放區出版物200余冊、紅色文書近千件,以及建校110周年之際圖書館與校史館合作建設的“清華大學校史黨史資源特色庫”等,形成了紙電一體發展的紅色文獻資源體系,并構建了“普查-整理-修復-數字化-服務”全鏈條工作體系。近年來,圖書館通過捐贈等渠道設立并不斷豐富的“馬恩文獻”等資料,以及非正式出版物等特藏資源,為跨地域、多文化視角觀察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提供了可能。
要進一步推進圖書館紅色血脈的賡續傳承。1926年,清華大學第一個黨支部就成立在今天圖書館所在的位置,首任黨支部書記由圖書館購置股的王達成同志擔任;“清華最有光榮的兒子”“清華最早的共產黨員”施滉曾在圖書館任學生助理;抗戰期間,圖書館將部分貴重圖書裝箱南遷并不斷購置國內外新書,為西南聯大期間的人才培養及研究人員能夠保持和世界先進學術水平聯系創造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侵華日軍占領清華園,將圖書館閱覽室改為普通病房和手術室,致使館舍遭到嚴重破壞,館藏圖書損失近18萬冊。回看歷史,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驗面前,圖書館人以勇氣和智慧賡續了紅色血脈,這種精神在新時代還將繼續發揚光大。
要進一步增強圖書館紅色文化的育人實踐。用好紅色文獻,讓更多的青年學子受到教育、得到啟迪,關鍵在于強化思政引領力。青年人是“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圖書館要抓住其對青年學生的天然黏性優勢,扎實開展紅色文獻整理研究與保護,引導學生準確認識歷史、評價歷史,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創新打造紅色文獻珍本展陳平臺,引導學生尊重歷史事實,主動傳播紅色文化;主動嵌入大思政課教育,以專題書架、講座、展覽、觀影、薦書、誦讀等多種閱讀推廣形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特別是要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堅定紅色理想。
面向新的征程,圖書館將堅定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創新展示方式,強化育人功能,在與青年對話中“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大有作為。
(清華新聞網11月10日電)
編輯:李華山
審核:劉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