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光溪,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45年生于北京,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動力農機系鍋爐專業,1970年至1979年,先后在清華大學試驗電廠、山西嵐縣普明中學、山西嵐縣電機廠工作;1979年至1981年在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熱力學與傳熱學進修班學習;1981年至今任教于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原熱能工程系)。1987年至1990年及1992曾先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做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學者。
岳光溪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循環流化床燃燒專家和煤氣化專家,是我國潔凈煤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創新發展了循環流化床燃燒理論體系,建立了以流態設計為核心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設計理論框架并用于實踐,開發了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產品,大規模產業化應用。設計理論和設計技術出口海外,國產裝備打入國際市場;他首倡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研究,指導團隊完成世界最大容量超臨界600MW循環流化床研發,被國際能源組織認為是國際循環流化床技術發展的里程碑事件;他提出通過流態重構以提高燃煤發電效率、降低廠用電的技術路線,并成功開發出系列產品;他大力支持循環流化床燃燒原始超低排放,通過流態優化實現爐內高效脫硫和低氮氧化物生成,并成功進行了實踐探索;他借鑒燃燒理論和鍋爐結構經驗,進行煤氣化技術創新,開發了工藝獨特的分級送氧水煤漿氣化技術;他采用鍋爐成熟結構,開發了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性能優越;他指導開發爐內廢鍋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迅速實現了產業化。這些研究引領了本領域的國際發展,為我國燃煤節能環保做出了杰出貢獻。
他先后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近400篇,專著3部。獲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發明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鑒于他在循環流化床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國際循環流化床終生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獎、ASME最佳論文獎。
2009年被推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