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
科學館,位于大禮堂西南,與同方部遙相對應。它由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設計,落成于1919年,總面積355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材料質地堅固。從外觀上看,紅墻灰頂、黃銅大門顯得端莊古樸,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則將歐式古典建筑的元素盡含其中。
建館之初,這里是學校理科課程的實驗場所,擁有相當先進而齊全的設備儀器。
1926年,科學館迎來了一位重要的主人,他就是被稱為“科學館主”的葉企孫。作為清華首任物理系主任,他先后延聘熊慶來、吳有訓、薩本棟、張子高、周培源、趙忠堯等一批名家大師來此設帳講學,還經常邀請著名物理學家玻爾、信息論創始人維納和航空權威馮·卡門等歐美著名學者前來講學。
1929年,清華理學院在這里成立。此后70年間,它一直是物理系館,被賦予“研究科學之中心,以求中國學術獨立”的殷切期許。在葉企孫等人的努力下,科學館不但成為清華理科輝煌的發源地,也涵養了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的火種。
從這扇大門里,陸續走出一批批清華學生。他們中間,錢三強、王竹溪、錢偉長、林家翹等許多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被稱為科學界精英及獲選科學院院士的就不下六七十人。抗戰期間,學校南遷,在西南邊陲艱苦的環境中,仍然涌現出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多位科技巨匠。在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就有9位出自清華物理系。
清華算學系也較長時間地設在科學館,同樣培養了陳省身、華羅庚等眾多的名家大師。
如今,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和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坐落于此。楊振寧、聶華桐、張首晟等一批科學家在其中繼續著不懈的探索。
這里保存著清華理科最古老的記憶,也蘊藏著一所大學曾經的驕傲和未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