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影视剧观看网站,战狼第4集免费播放在线观看_高清超清在线观看

清華論壇

清華論壇是一個具有戰略性、前沿性和創新性的高水平、成系列的學術論壇。其宗旨是:立足發展前沿,薈萃科技人文,圍繞戰略問題,邀請杰出學者,活躍學術思維,培育創新人才,促進和平進步。論壇主題覆蓋廣泛的學術領域,包括科技、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關乎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重大問題。清華論壇2005年10月舉辦第一講,截止到2025年3月31日共舉辦一百一十講。

序號 日期 演講人 演講題目
110 2024年10月30日13:30

芬蘭氣候與環境部長凱·米凱寧(Kai Mykk?nen)

How to Lead the Way in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如何引領清潔能源轉型
109 2024年6月23日18:0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Frank E. Buck金融學榮譽教授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Uncertainty
人工智能與不確定性
108 2024年5月17日10:00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國立衛生研究院NIAID臨床基因組學研究項目主任、免疫系統實驗室分子發展科首席、國立衛生研究院杰出研究員Michael J. Lenardo教授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congenital disorders of the immune system yields precision medical therapies
107 2024年4月24日14:30

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劉斌

Iso-structure Induced Ultralong Organic Phosphorescence
等結構誘導超長有機磷光
106 2024年3月26日

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經濟變革的全球策略
105 2023年10月24日

哈佛商學院 Jacob H.Schiff 投資銀行學教授約書亞·勒納 (Josh Lerner)

創業適配?中國創投的崛起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104 2023年10月8日

哥倫比亞大學Charles and Lynn Zhang經濟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西奧多·威爾斯"29教席經濟學名譽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何塞·A·舍因克曼(José A. Scheinkman)

巴西亞馬遜地區的碳價格和森林保護(Carbon Prices and Forest Preservation over Space and Time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103 2023年4月28日

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院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

顛覆認知的AI時代與產業機遇
102 2023年4月10日

Jomo Kwame Sundaram

馬來西亞經濟學家、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戰爭與當代蕭條的美國因素
101 2023年3月23日

石道成(Jakob Stausholm)

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Rio Tinto)

尋找更優之道,提供低碳社會所需資源(Finding better ways to meet the resource needs of a low-carbon society)
100 2021年12月22日

田世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

中國標準化發展的使命與愿景——《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解讀
99 2021年4月17日

薛其坤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科學突破與人才培養
98 2021年4月15日

吳有生

船舶力學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三維水彈性力學奠基人、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名譽所長

“下五洋捉鱉”的意義和難度不亞于“上九天攬月”
97 2021年4月8日

周志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常委、航天五院總工程師

創新發展——開啟航天強國新征程
96 2021年4月1日

楊衛

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主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司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交叉力學——無盡的前沿
95 2020年9月28日

陳和生院士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散裂中子源
94 2019年10月31日

英格·安德森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

氣候行動與可持續發展(ClimateAc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93 2019年10月24日

達拉·伊特哈比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氣候系統中水循環的關聯、變率與變化(Links, Variability and Change of the Water Cycle within the Climate System)
92 2019年9月23日

丹尼爾·卡曼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杰出教授

綠色能源革命(The Green Energy Revolution)
91 2019年9月11日

馬丁·普赫納

哈佛大學英文文學與比較文學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

文學的故事:從刻寫板到因特網(The Story of Literature, from the Tablet to the Internet)
90 2019年8月19日

考切爾.比爾卡爾

菲爾茲獎得主

形狀和方程(Shapes and Equations)
89 2019年6月27日

桑德羅·加利亞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理解城市與健康:對話桑德羅·加利亞博士(Understanding Health in Cities: Dialogue with Dr Sandro Galea)
88 2019年6月24日

漢斯·約翰·尚胡貝爾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地球駛向何方:危機還是轉變?(Where on Earth Are We Going: Existential Crisis or Disruptive Transformation?)
87 2019年4月21日 豐田章男 豐田汽車社長 開始你的不可能(Start Your Impossible)
86 2019年4月17日

莫林?奧哈拉

康奈爾大學羅伯特?W?珀塞爾金融學講席教授

機器時代的微觀結構(Microstructure in the Machine Age)
85 2018年11月22日

文漢德

科德寶特種化工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經濟全球化時代里的跨文化對話與理解
84 2018年11月19日

喬治·懷特塞茲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軟體機器人(Soft Robotics)
83 2018年11月16日

勒內·施圖爾茨(René M. Stulz)

俄亥俄州大學埃弗雷特·D·里根銀行與貨幣經濟學講席教授

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
82 2018年10月31日

劉健

聯合國環境署(UNEP)首席科學家兼科學司司長

創新與環境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
81 2018年9月21日

Graetzel教授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發明人,德國科學院和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光子與界面實驗室主任

分子光伏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Molecular Photovoltaics an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80 2018年6月8日

夏杰

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

創造負責任的未來
79 2018年5月29日

道格拉斯·蓋爾

紐約大學 Silver 講席教授

銀行監管的理論經濟學探究
78 2018年5月23日

解振華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托德·斯特恩,美國前氣候變化談判特使、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全球氣候治理與中美氣候關系
77 2018年3月29日

董明倫(Doug McMillon)

沃爾瑪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resident and CEO,Walmart)

建設共享價值、應對氣候挑戰(Creating Shared Value and Meeting the Climate Challenge)
76 2017年12月11日

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

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青年人,你準備好了嗎?(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Youth)
75 2017年11月17日

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芝加哥大學文學院 

戴維·洛克菲勒

經濟學、統計學杰出講席教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不確定性與估值(Uncertainty and Valuation)
74 2017年10月25日

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西北大學教授

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My Journey to Stockholm)
73 2017年10月17日

杰-馬里·萊恩(Jean-Marie Lehn)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

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From Matter to Life:Chemistry? Chemistry!)
72 2017年9月27日

鄧青云(Ching. W. Tang)

有機發光二極管之父,香港科技大學、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OLED)
71 2017年7月16日

朱棣文(Steven Chu)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教授

氣候變化與未來可持續性能源(Climate Change and Paths to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
69 2017年6月15日

謝維和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研究院院長

雙一流:內涵、關鍵詞與挑戰——兼談清華的時代責任
68 2017年5月23日

羅伯特·巴羅(Robert J. Barro)

哈佛大學Paul M. Warburg經濟學講席教授

包含災難風險的期權定價公式  (Options-Pricing Formula with Disaster Risk)
67 2017年5月22日

詹姆斯·保羅·霍洛維(James Paul Holloway)

密歇根大學副校長

跨文化工程學(Engineering Across Cultures)
66 2017年4月16日

梁昌洪

電子信息領域著名微波技術專家

3
65 2017年3月9日

理查德·霍頓(Richard Horton)

《柳葉刀》雜志的總編輯

人類的未來:理智的樂觀或是悲觀的期待?(TheFutureofHumanity:RationalOptimism or Hopeful Pessimism?)
64 2016年11月24日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Michael Armellino管理與金融服務教授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全球金融穩定展望(PROSPECTS FOR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63 2016年10月31日

李相燁 (Sang Yup Lee)

韓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和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生物技術(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iotechnology)
62 2016年7月31日/8月2日

天野浩(Hiroshi Amano)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

LED照亮地球(Lighting the Earth with LEDs)、  高效藍光LED的發明以及未來照明(The invention of high efficient blue LEDs and future lighting)、  漫游石墨烯(Random Walk to Graphene)
61 2016年05月20日

吳紅波

聯合國副秘書長,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

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60 2016年04月12日

詹姆士·保羅·霍洛韋(James P. Holloway)先生

密歇根大學全球教育副校長

人文、科學與工程的互動(Global Talents: on the Mutuality betwee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Engineering)
59 2015年10月28日

山姆·威爾士先生(Sam Walsh)

力拓首席執行官

推動全球業務變革——我生活和工作中的領導力故事(Transforming a global business - my leadership storiesin life and business)
58 2015年10月26日

拉維·班塞爾(Ravi Bansal)

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教授

長期風險與宏觀公告中的不確定性厭惡(Long Run Risks and Uncertainty Aversion in Macro-Announcements)
57 2015年10月20日

加文·陶樂(Gavin Towler)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首席技術官、副總裁

碳氫化合物加工的前沿技術:近年來石油,天然氣,煤炭和可再生燃料市場的發展和它們對技術需求的影響(Frontiers in Hydrocarbon Processing: A survey of recent events in the oil, gas, coal and biofuels markets and their impact on technology needs)
56 2015年05月28日

大衛·馬龍(David M. Malone)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大學(日本)校長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雖難以掌控但結果重要?(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Unmanageable Process but Important Outcomes?)
55 2015年03月24日

海茲曼(Jochem Heizmann)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

全球汽車業的挑戰與未來(Challenges for the Global Passenger Car Industry)
54 2014年9月25日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微軟CEO

破與立--微軟CEO Satya Nadella首度訪華與清華學子分享邏輯人生
53 2014年06月04日

阿爾貝?費爾(Albert Fert)教授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自旋-軌道電子學:自旋電子學中一個新的方向(Spin-orbitronics, a new direction for spintronics)
52 2014年03月10日

卡爾-亨瑞克?海爾丁教授(Carl-Henrik Heldin) 

諾貝爾獎基金會董事會主席

諾貝爾獎的歷史、使命和未來(History, mission and vision of the Nobel Prizes)
51 2013年12月17日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先生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努力構建生態文明
50 2013年12月15日

布萊恩·葛林(Brian Greene)

丘成桐

實現愛因斯坦的夢想:統一場論研究(Reaching for Einstein's Dream: In Search of the Unified Theory)追溯哈佛數學系發展150年時光 (150 Years of Mathematics at Harvard)
49 2013年09月09日 Subra Suresh 先生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 全球科學與工程的新紀元(The New Era of Glob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8 2013年04月27日 清華大學物理系 薛其坤院士 量子反?;魻栃膶嶒炗^測和體會
47 2013年03月28日

章舸科 (Gregg A. Zank)先生

道康寧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科技為本 創新引領—道康寧創新實踐及有機硅技術應用趨勢(Leading Innovation through Science-based Practices - Dow Corning’s Innovation Practices & Technical Trends of Silicone Materials)
46 2012年10月30日 著名作家李銳先生 語言的自覺
45 2012年7月10日

羅蘭?克利夫特(Roland Clift)教授

國際工業生態學學會執行理事長

工業生態學在環境政策與企業戰略中的應用(TheRoleofIndustrialEcologyinEnvironmentalPolicyandCompanyStrategy)
44 2012年4月27日

艾博年Tom Albanese先生

力拓集團(Rio Tinto)首席執行官

現代采礦業:創新推動可持續增長  (The modern mining company: growing sustainably through innovation)
43 2012年4月26日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電子科技大學劉盛綱院士 1.中國大氣氣溶膠:過去、現在和未來2.太赫茲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42 2011年12月21日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中國大洋深??睖y技術與深??茖W研究開發基地常務副主任、海底資源環境中心副主任陶春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蛟龍”號主駕駛員葉聰聯合演講 走向深海大洋——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的活動
41 2011年11月17日 賈里德·柯亨(Jared Cohon)教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校長 創建人類社會的能源未來—隱性成本和新的機遇(Creating an Energy Future: Hidden Costs and Emerging Opportunities)
40 2011年11月8日 布萊德·史密斯(Brad Smith)先生,微軟全球常務副總裁暨總法律顧問 技術推動創新:微軟和美國技術部門創新成長之路(Creating Opportunity through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Microsoft and the US Technology Sector as a Model for Growth through Innovation)
39 2011年5月10日 彭明盛(Samuel J. Palmisano)先生,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A Business and Its Ideas: Shaping a Company and a Century
38 2011年5月9日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教授,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診斷社會生態系統(Diagnosing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
35 2011年3月23日 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微軟公司首席研究及戰略官 迎接人性化的計算時代(More Like Us: Computing Transformed)
34 2011年3月23日 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先生,亞洲開發銀行行長 Ensuring Water for All: PRC-ADB Water Security Cooperation(保護水資源:中國與亞行水安全合作)
33 2010年6月21日 沈祖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候任校長 超越視覺的醫學影像技術(Imaging Technology in Medicine: Seeing beyond Naked Eyes)
32 2010年6月21日 Susan Hockfield博士,MIT校長 中國與麻省理工學院--推動創新,實踐合作(China and MIT: Advancing Innovation, Practicing Partnership)
31 2010年6月1日 Jan Achenbach教授,兩項美國最高科學榮譽(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分析的皇冠瑰寶(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The Crown Jewel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30 2010年5月10日 漢斯·布利克斯(Hans Blix)先生,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原總干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委員會前主席 發展核電摒棄核武(Phasing in nuclear power, phasing out nuclear weapons)
29 2010年4月25日 錢易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百年清華 繼往開來—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回顧與展望
28 2010年4月9日 Bruce W. Stillman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主席 Life sci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紀的生命科學)
27 2009年12月17日 丘成桐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菲爾茲獎獲得者 從清末與日本明治維新到二次大戰前后數學人才培養之比較
26 2009年12月4日 華建敏,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 關于我國應急管理工作的幾個問題
25 2009年11月19日 Prof. Irving Weissman,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醫科院兩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國際干細胞學會主席,斯坦福大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癌癥中心主任 Normal and Cancer Stem Cells Science and Medicin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ublic Issues(正常與腫瘤干細胞的研究和應用:機遇、挑戰及社會公眾問題)
24 2009年10月14日 Dr. Mark S. Wrighton,美國華盛頓大學校長,NRC Committee on America's Energy Future副主席 America's Energy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美國能源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23 2009年7月15日 Dr. Steven Chu(朱棣文博士),美國能源部部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Meeting the Energy and Climate Challenge(應對能源與氣候變化的挑戰)
22 2009年7月3日 鄭崇華先生,臺達電子集團董事長 永續發展綠能未來
21 2009年4月21日 Jonathan Lash先生,世界資源研究所所長 The prospects for US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how that might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美國對氣候變化對策的展望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可能影響)
20 2009年4月14日 Prof. Michael B. McElroy,哈佛大學Gilbert Butler環境學教授、哈佛大學環境中心首任主任,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先生的環境學顧問 Challenges for a future low-carbon global energy economy with ancillary benefits for air quality and public health(未來全球低碳能源經濟面臨的挑戰:基于空氣質量和公共健康的思考)
19 2009年3月12日 Tim Garson教授,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務長、1999-2000年美國心臟病學會主席 誰為全民提供醫療保健?一種患者、長者、護士、和醫生共同參與的新模式(Who will provide health care for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 new model for care involving patients, grandparents, nurses and physicians)
18 2008年12月28日 成思危教授,著名經濟學家,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民建中央委員會主席 當前經濟形勢與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
17 2008年12月2日 徐冠華院士,原科技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 中國全球變化研究展望
16 2008年10月27日 Dr. James D. Watson,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科學家 學涯六十載,求知重重路(Science in Ten Ways over 60 Years (1948 – 2008))
15 2008年9月23日 Dr. Bruce Alberts,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科學院兩任院長、《科學》周刊主編 科學與世界的未來(Science and the world’s future)
14 2008年7月7日 姚期智院士,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圖靈之路(China’s Road to the Turing Award)
13 2008年5月28日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 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藝術
12 2008年5月26日 John P. Holdren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科學、技術與公共政策中心主任 面對氣候變化挑戰:我們知道什么?應該如何應對?(Meeting the Climate-Change Challenge: What Do We Know? What Should We Do?)
11 2008年4月24日 Adi Shamir教授,圖靈獎獲得者 怎樣破解密碼系統(How Cryptosystems Get Broken)
10 2008年4月19日 Richard Wagoner先生,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未來在你掌握之中(The Solutions Are Within Your Grasp)
9 2007年8月15日 Prof. John R. Searle,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智與語言哲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4年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總統獎章獲得者 關于認知科學與塞爾教授的對話(Mind,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Science)
8 2007年3月12日 Dr. Heinrich Rohrer,198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IBM公司蘇黎世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科學-為了人類的福祉(Science,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7 2007年1月16日 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Lawrence H. Summers教授 亞洲經濟發展:挑戰與預期(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 Challenges and Consequences)
6 2006年12月5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博士 核能——面向未來(Nuclear Power—Look to the Future)
5 2006年11月3日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Kamel Ayadi先生 工程師和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在實現千年目標中的作用(The Role of Engineers and WFEO in Deliver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4 2006年5月29日 Mr. Lester Brown (萊斯特·布朗先生) 拯救地球,延續文明——與世界共同思考全球經濟的前途(Rescuing a Planet under Stress and a Civilization in Trouble—China Forcing World to Rethink Its Economic Future)
3 2006年4月29日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院士 學習、創造與創新(Learning,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2 2006年3月23日 諾獎評委代表團(Mr. Anders Flodstr?m、Mr. B?rje Johansson、Mr. Sven Lidin、Mr. Bertil Fredholm) 諾貝爾獎與科學發現(Nobel Prize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1 2005年10月10日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先生 全球氣候變化(Global Climate Change)


  • ?

    010-62793001

  •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 ? 清華大學

京ICP備150064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053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