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清華
清華論壇第114講 | 人工智能材料學(AIMATRY):專注于人工智...
?2025 公共管理前沿公益直播講堂丨前沿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進...
2025年度《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發布
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71期:梁鴻對話嚴飛:以非虛構寫作,讀懂...
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70期:《西游》的當代重構與哲學叩問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5周年暨第二十屆公共管理高層論壇
紙質清華地圖下載
李兆基科技大樓位于清華大學校園東南區域,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米,地下4層,地上6-10層,是截至目前清華大學單體建筑面積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大樓工程于2012年12月正...
法律圖書館(全稱“胡寶星法律圖書館”)于2019年5月遷入廖凱原樓并開館運行。法律圖書館建筑面積為1萬平方米,設有閱覽座位600余席,并提供單人研讀間、自助借還書、座...
人文社科圖書館(簡稱“文科圖書館”)位于校園教學核心區,2011年4月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期間正式落成并投入運行。文科圖書館由瑞士著名建筑師馬里奧·博塔和中國建筑科學...
藝術博物館位于清華大學校園東區,整座博物館占地1.5公頃,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達9000平方米,目前藏品有1.3萬余(組)件,絕大多數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自...
2004年3月奠基動工,2005年8月投入使用的美術學院新教學樓位于主校區東區,中央主樓東南方向,建筑總面積62,000平方米,占地15,000平方米,由美國帕金斯威爾公司設計。...
從二校門、日晷等景點稍往西走幾步,僅一座小山相隔,風物卻與前大不相同。面前豁然開朗,一片美輪美奐的園林頓時迎面呈現,讓人仿佛覺得進入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圍著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每...
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本是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設立游美學務處。1909至1911年,游美學務處先后選派了三批直接...
圖書館作為校園重要文化地標,誕生于清華大學建校之初,前身是1912年設立的清華學校圖書室。1916年,圖書館一期建筑工程開始動工,一期工程由美國著名建筑師亨利·墨...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位于工字廳北側,常被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被稱為清華園的"園中之園"。"水木清華"一帶的景色設計別具匠心,四時變...
綜合體育館于2000年建成,總建筑面積 12547.85平米,總觀眾席位4502個,可滿足國際比賽和現場電視轉播的要求。為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籃球比賽場館,2008年...
第六教學樓位于清華大學主樓西北側,為綜合教學科研設施。第六教學樓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筑規模34045平方米,2003年竣工。六教建筑布局結合校園規劃與...
工字廳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華園的主體建筑。因其前、后兩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間,總建筑面積約2750平方米。庭院中既有...
天文臺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國立清華大學氣象臺。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條件,辦出一流的氣象學,學校投資三萬三千余元修建了此氣象臺,并按照國際標準條例配置儀...
大禮堂與老圖書館、西體育館和科學館,并稱"四大建筑",是清華建校以來第一批大規模建筑。大禮堂建成時是國內高校中最大的禮堂。大禮堂的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
新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在百年校慶期間建成的重要文化設施,由池宇峰、徐航、宋歌、方方 4 位校友捐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李道增院士主持設計。場館內觀眾大廳設池座和兩層...
科學館,位于大禮堂西南,與同方部遙相對應。它由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設計,落成于1919年,總面積355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材料質地堅固。
聞亭位于大禮堂西側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聞亭原為一座鐘亭,建校初即有之,為號令全校作息而設。亭內有大鐘一口,徑可四尺。鐘聲清脆,遠及海淀。七七事變...
清華路是清華大學的兩條主干道之一,筆直的大道從清華西門一直延伸到學校的最東部,將校園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貫穿學校東西方向的清華路連接著學校教師生活區、行政辦公...
清華大學紫荊學生公寓區位于校園北部,總占地28.4公頃,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學生公寓。公寓區的主體建筑為徽派建筑,分為本科生區、研究...
李兆基科技大樓
法律圖書館
人文社科圖書館
藝術博物館
美術學院
甲所、丙所及園林
近春園
清華學堂
圖書館
水木清華
綜合體育館
六教
工字廳
天文臺
大禮堂
新清華學堂
科學館
聞亭鐘聲
清華路
紫荊公寓區
體育活動
社會實踐
講座論壇
學生社團
公益活動
文藝活動
2020,我在清華實驗室研究新冠疫苗和抗體。
哪里缺人?請讓我上。2020紫荊志愿者,戰“疫”在行動。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的初心就是用行動和意志守護香港,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歡迎關注清華大學公眾號
010-62793001
webmaster@tsinghua.edu.cn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 ? 清華大學
京ICP備150064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053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