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7日舉行的2017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余天呈的介紹人沈淵老師說,余天呈給他的第一印象是“電子系的典型學霸”。
余天呈來自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確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霸”。前三年學分績位列電子系前三,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發表一篇期刊論文,入選UGVR斯坦福大學暑期科研項目,“星火”計劃第十期學員……不過,余天呈更愿意用科研、藝體、人文這三個關鍵詞來描述他的大學時光。“學霸”的標簽背后,他立志成為一名兼具人文情懷和藝術修養的科學家。
科研為本,開拓國際視野。自大二起,余天呈就加入電子系沈淵老師的課題組,開始從事數據驅動的室內定位項目研究。得益于清華的全球戰略,余天呈得到了兩次赴美參與學術交流的機會。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交換期間,他修習了包括4門研究生課程在內的6門課程,獲得該校交換生最高榮譽。樊外堂(Waitang Fan)教授評價說:“他作為本科生,表現超過了課堂上所有的研究生。”在斯坦福大學暑期研修時,指導教師Tsachy Weissman教授評價說:“他在這一困難問題(高維譜估計)上的進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突破了我對該項目中最好學生的預期。”
藝體兼休,陶冶砥礪心智。余天呈是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合唱隊一隊男高聲部的成員,曾作為聲部長先后參與了多次演出。在鉆研學術的同時,藝術也給了他許多慰藉和啟迪。他每每沉醉于多部合聲的美妙統一,并且感到這與自己解決高維統計問題時使用的匹配技巧殊途同歸。在清華濃厚的體育氛圍的感召下,余天呈還養成了長期堅持鍛煉的習慣,成為“馬杯”舞臺上的健美健將。
人文情懷,服務回饋清華。余天呈受益于清華人文精神的感染,也希望把這種精神更好地傳播出去。在擔任學生致知協會會長期間,他作為創辦人之一發起了“愛讀夜”系列活動,至今已有數千人次參與其中,成為校園里最受歡迎的讀書活動。余天呈感激清華對他的塑造培養,更渴望把自己的成長經驗也分享給他人。為此,他先后擔任學習發展中心答疑坊隊長和學習發展中心同輩咨詢師,累計志愿工時254小時,被評為紫荊五星級志愿者,陪伴同學們克服難關,一路成長。
“真正的事業不需要堅持,真正的理想談不上忍耐。”余天呈在特獎答辯現場如是說。他希望自己一直做一個堅定而從容的人,成為人文與科學創新精神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