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架軒坐落于清華大學圖書館李文正館G層,是校內首個浸潤式閱讀體驗中心。“鄴架”二字取自清華校歌歌詞“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意在以浩如煙海的典籍,養我清華人格物致知、上下求索真理之心性。
從北館(李文正館)西側的下層廣場進入,即可到達這個“微型書海”,鄴架軒包括500余平米的圖書展出與閱覽空間和100余平米的沙龍講座空間。2017年4月23日,鄴架軒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長期展出精心挑選的國內近百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精品圖書,為清華師生提供卓越的圖書閱讀體驗環境、網上購書及定制化的圖書服務。
開業以來,鄴架軒已舉辦了多場讀書沙龍,在這一隅四方之地,好讀書者暢談古今、通達東西、洞悉天地……
2017年10月17日晚,書店迎來“首講讀書沙龍”,沙龍圍繞美國著名環境史學者約翰· R. 麥克尼爾(John R. McNeill)的力作《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展開。當天,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衛致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環境史領域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包茂紅,首都師范大學講師喬瑜應邀出席沙龍,暢談20世紀全球環境變遷的百年歷程,并與在座師生一起圍繞實現中國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探討如何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隨后的沙龍中,主辦方相繼挑選了《德國人和他們的通話》和《現代精神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兩本書,既談文史,又注重當下的可持續話題,正如鄧衛老師在首場沙龍中的致辭所說,在圖書館、書店、讀書沙龍的結合背后,是清華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發展思路的體現,符合清華“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傳統。
而最近一期沙龍“好德與好色:中國古代美女的標準”,從名字來看都著實有趣,兩位對談嘉賓從文本延伸開來,探討從先秦到唐代,中國人關于美女的條件、品評標準、評價的詞匯發生的諸多嬗變,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塑造的國人對于女性審美觀的建構。
每期的鄴架軒讀書沙龍還利用學堂在線平臺開啟了在線直播,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書友也一飽耳福。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參加完沙龍從北館出來的同學輕輕哼起了校歌,夜風涼涼,明天又是個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