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影视剧观看网站,战狼第4集免费播放在线观看_高清超清在线观看

楊晶:讓數學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育人載體

2025.10.28

    文字

    顏子西 贠爾茹


    圖片設計

    李柳依


    編審

    劉蔚如  周襄楠

    張歌明  張莉


    欄目統籌

    周襄楠  賀茂藤


在清華大學數學基礎教學中心,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將抽象的數學原理演化為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案例,將數學題升級成學生眼中待拆的驚喜盲盒。他把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更讓數學課堂成為錘煉思維、鍛造思想的認知世界。

他就是數學基礎教學中心教授、“線性代數”課程團隊負責人楊晶。從教17年,他本人及所授課程曾獲“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等9項省部級獎項、“國家級一流本科在線課程”等5項國家級教學獎項。

近日,楊晶榮獲2025年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

楊晶在理學院前

讓數學告別冰冷

多項教學榮譽的背后,是楊晶對“讓數學告別冰冷”的執著探索。在他的努力下,難度高又抽象的大學數學變成學生眼中“既深刻又好玩”的課程。

“線性代數”這門課總是讓無數大一新生望而生畏,矩陣、特征值等概念太過抽象,很容易讓新生陷入“硬背公式卻不懂原理”的困境。楊晶格外重視這門課,并將其作為教學創新的重要陣地。他說:“線性代數是‘蹲馬步’,能給思維打下扎實的邏輯基礎,這門課的重要作用,多年后會在科研和工作中顯現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楊晶堅持“問題導向、形象化拆解”,把抽象概念應用到生活場景中,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原理,培養數學思維。講初等矩陣時,他會先在課上展示如何用軟件將一張普通照片修出海市蜃樓的效果,并拋出問題:“修一張圖很簡單,如果想將100張圖批量處理成同樣的效果,該怎么辦?”在具體問題指引下,他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利用矩陣思維分解RGB通道、通過初等變換原理實現批量操作的思路。新雅書院本科生劉國霖說:“原來矩陣運算不是‘天書’。這節課后我才明白,平時用的圖片處理軟件,背后全是線性代數的邏輯,現在做題都有‘代入感’了。”

楊晶在課堂上

楊晶認為,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要讓知識點“改頭換面”,也要豐富課堂形式。于是,他把流行熱點、互動游戲搬進課堂,讓課堂“活”起來。他將數學概念設置在謎題中,并在課上拋出“漫威電影里鋼鐵俠建模時提到過它”等線索引導學生解謎。同時,楊晶還特地為前三位答對的同學準備了獎勵。“我為了‘搶’到楊老師的獎勵,會在課前預習知識點。原來覺得枯燥的知識點,在興趣的引領下記起來特別快。”劉國霖回憶道。

楊晶深知,大一新生對大學數學的“畏懼”,源于從具象數學思維向抽象數學思維轉換時的困難。楊晶解釋說:“學習高中數學主要依賴具象思維,該能力可以通過反復地題目訓練得到提升。但是大學數學重在鍛煉抽象的思維理解能力,這無法簡單通過‘刷題’來掌握。”

楊晶在線授課

為了緩解大一新生初次面對大學數學時的迷茫無措,2015年,楊晶帶領團隊打造“簡明線性代數”慕課(MOOC)課程。這門課程既面向高中學有余力的學生,幫助他們培養抽象數學思維,同時也面向正在學習大學數學的大學生。截至2025年9月,該課程在學堂在線平臺上線17期,選課人數超過12萬,覆蓋全國各省,并入選“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在線課程”。對此,楊晶說:“清華的優質教育資源不該只局限在校園,我們要通過慕課的形式,讓更多人能接觸到好的數學教育。”

楊晶認為,課堂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學生能解開多復雜的題目、考試中能得多高的分數,而在于是否培養了數學思維。“即使把所有知識都忘掉也沒關系,關鍵是學到這門課看問題的方法。”楊晶的這句話,給電子系本科生王子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學生反饋說,上了楊晶老師的課程,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找到數學的影子。

不止于數學:將思政融于數理課堂內外

在楊晶看來,立德樹人是教學的根本,數學課也能成為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課堂,自然地達成思政育人的目標。“數學里的‘秩’是不變量,做人的‘初心’也該是不變量,我想讓學生在課堂里既學知識,也學做事、做人。”楊晶說。

對此,他總結出“挖真點、引巧線、擴美面、立善場”的12字教學理念:“點”是知識點里的思政微光,“線”是知識脈絡里的價值串聯,“面”是學科交叉里的視野拓展,“場”則是師生共筑的精神氣場。

講授向量相等的知識點時,他會引入赫拉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命題:“若時間維度不同,哪怕空間坐標一致,四維向量也不相等——這就是數學視角下的時空觀。”給同學們出考題時,他把高階含參矩陣的最大特征值答案設為“2022+U”(諧音“2022加油”),學生解題算出“加油”的那一刻,突然覺得連考試都有了溫暖的感覺。

楊晶在課間與學生討論數學問題

同時,楊晶也非常注重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是保持專業思考、專業厚度、專業根基的基礎。”他自己常年閱讀各類書籍,還會將好書推薦給學生,“我并不只看和數學相關的書,只要是好書,什么類型的我都感興趣。”讀科幻小說《平面國》時,楊晶發現這本書對維度的詮釋非常生動,便立刻推薦給學生:“理解高維空間不用死記公式,先看看二維生物怎么暢想三維世界。”

不僅如此,楊晶希望通過大量的閱讀,激發學生跨學科的思維能力,以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需求。為實現該目標,他還著力更新課堂內容與教材。目前,楊晶正牽頭編寫一套適配清華工科特色的線性代數新教材,計劃融入人工智能、機器人控制等案例,將傳統的數學置于社會發展前沿中。

楊晶在“從游悅讀”欄目中推薦圖書

不止于課堂:用心用情育人

楊晶表示,育人不能只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道理,更要在課堂內外保持對教學的敬畏心、對細節的用心和對學生的關心。

在清華,楊晶的“認人”能力出了名,哪怕是100至200人的大課堂,他也會通過學生提交的照片和課堂互動盡量記住他們的名字。“我上大學時,一位大課老師竟然在路上叫出了我的名字,當時那種溫暖和驚喜的感覺我一直記著。現在我也想讓學生知道,他們不是‘課堂里的編號’,而是被重視的個體。”楊晶說。

除了關注數學本身外,楊晶還會認真體察學生的情緒,解答學生們的困惑。有時,學生會在作業中表達題目很難、自己總學不會等感受,楊晶總會耐心地安慰他們并傳授學習方法。“雖然只是幾句話,但當同學們發現我總是認認真真地答復他們的問題,他們就會對我產生更多信任,之后也會有更多交流。”楊晶說。

楊晶還常年承擔學生管理工作。從2002年起至今,他先后擔任輔導員、學生組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職務,這為他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學生、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和年輕人多交流,我覺得自己更年輕了,更重要的是我能了解學生們的偏好與所思所想,再將這些融入課堂中,讓課堂更加有趣。”楊晶說。

頒獎典禮后,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獲獎教師楊晶與學生們合影

楊晶對教學的“較真”,藏在每個細節里。他堅持年年更新課件,將數學的前沿應用案例融入課堂;作業題的邏輯順序,講課的語速與停頓留白,他都會提前反復打磨……

楊晶也沒有忽略對助教團隊的關心和培養。作為研究生助教隊伍建設專家組副組長,楊晶會在制定助教培訓方案時給新助教細致講解“怎么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怎么用生活案例解釋知識點”,還組織助教們定期交流教學心得。“前輩們的‘傳幫帶’讓我受益良多,現在我想把這份傳統延續下去。”楊晶說。

楊晶與畢業生合影

正如楊晶常說的:“好的數學課堂,要讓學生既能體會抽象思維的精妙,也能感受到知識背后的人文溫度。”從線下課堂中的“搶答題”到慕課里的12萬學員,從知識點里的思政“彩蛋”到20余年的“雙肩挑”堅守,楊晶始終在做一件事:讓數學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育人載體。

  • ?

    010-62793001

  •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 ? 清華大學

京ICP備150064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053 號

?